这就是说,差不多一样的东西,原来是一个买主,如今变成了两个买主,就万达而言,新的交易使其得以在更短的时间里收回资金,减少负债。

王健林最新的表态,让人们立即联想到几天前万达、融创和富力之间的资产出售和收购,其剧情跌宕起伏,让人们大感意外,同时也不解个中原因。

据说,王健林曾经说过:自己辛苦赚的钱,爱往哪儿投就往哪儿投。但在官方看来,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投资牵扯到资金大规模的流进流出,如果资金以转移资产的方式大规模单向流入海外,结果就是带来人民币大幅度贬值的压力,这不为监管层所乐见。

7月10日,万达集团、融创中国联合发布公告称,融创中国以295亿7500万元(人民币,下同,61亿新元)收购13个万达文旅城的项目股权,并以335亿9500万元收购万达旗下的76个酒店。交易总金额近632亿元。

在如今的大环境中,显然企业的自由投资必须与中国的产业政策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对于企业海外投资,很早就有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说法,此后又演变到“一带一路”和“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显然,官方希望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内外市场的平衡和循环。所以,尽管海外投资的资产转移,在理论上虽然无可厚非,但情理上却难以接受。

如果我们回头看看中国官方态度的演变,就可以发现,这些所谓风光的海外投资,其实早已与官方的想法背道而驰。

早在去年12月初,中国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通告指,已密切关注到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

而就在几天前,央视节目也指名苏宁以2亿7000万欧元(4亿2900万新元)收购亏损的意大利顶级足球俱乐部国际米兰。这同样暴露出官方对企业海外收购的态度。

更有甚者,一些海外投资被指有洗钱的嫌疑,显然,非理性的海外收购迅速上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高度。

6月26日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6次会议上,官方指境外企业和对外投资安全是海外利益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总体框架下,完善对境外企业和对外投资的统计监测,加强监督管理,健全法律保护,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建立统一高效的境外企业和对外投资安全保护体系。

从王健林的种种说法来看,或许可以认为其动机主要是减少负债、同时让企业向轻资产的方向转型。

此后,官方的说法更加尖锐,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不少企业在中国的负债率已经很高,再借一大笔钱去海外收购,有一些则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

其实,几个月前,王健林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也说过,正在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国内投资上,“中国的娱乐、体育和旅游市场都刚刚开始。”或许当时人们会认为,这是因为王健林在海外娱乐投资屡屡受挫才做出上述表示,不过,在今天看来,此种说法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作为中国首富的王健林,以及作为中国著名企业的万达,此次在极短的时间里决定出售资产,显示其动机并不如上所述般简单,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件走到今天紧迫的这一步,绝非偶然,事件显然缘起于王健林在海外高调收购影视业等等娱乐资产。

特稿

7月21日,万达集团创始人,中国首富王健林在接受财新网采访时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决定把主要投资放在国内。”

 

按照王健林的说法,本次转让后,万达贷款加债券2000亿左右,账面现金1000亿元,不包含13个文旅项目300亿元。本次转让回收现金680亿元。账面现金合计约1700亿元,万达商业决定清偿大部分银行贷款。

王健林最新的表态,让人们立即联想到几天前万达、融创和富力之间的资产出售和收购,其剧情跌宕起伏,让人们大感意外,同时也不解个中原因。

出售资产动机背后
是监管升级

今年3月的人大和政协会议期间,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对媒体说道,中国对外投资中不乏一部分是过热的情绪,投资具有盲目性,“这其中有一部分实际上跟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政策要求不符合,比如投一些体育、娱乐、俱乐部,对中国也没有太大的好处,同时在外面还引起了一些抱怨。”

原以为收购案就此结束,没想到九天后杀出一个程咬金,交易变成了万达商业将北京万达嘉华等77个酒店,以199亿零600万元转让给富力地产,将西双版纳万达文旅项目、南昌万达文旅项目等13个文旅项目91%股权,以438亿4400万元的价格转让融创,两项交易总金额637亿5000万元。

其次,一些企业本来就是上市公司,这些公司海外大肆投资亏损企业,却又在经营上无力回天,结果就是股东的利益受到伤害,进而蒙上洗钱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