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开始启用时,因为系统设置问题会撞到桌角。后来问题解决了,但碰到顾客多要加椅子时,就会阻碍机器人去路,无法送餐。”
过后,徐国昌决定购物两台送餐机器人,一来是希望能节省人力,二来也希望以此为号召,吸引更多顾客上门。
徐国昌也强调,中式餐厅还是讲求与顾客的互动,因此不可能人力减到零,机器人最大作用还是在于让服务生有更多时间给予更好的服务。
“订餐付费都无需人力,餐桌旁边就是输送带,分上下两层。一层送餐,一层让食客归还碗盘。餐馆唯一在外场的,是一名帮忙负责解释怎么使用操作的人员。”
不过,毕竟是小商家,若无政府津贴,他也不太敢投入那么多资金购买机器人。两台机器人原本要花9万多元,在津贴下他只需出两万多元。
不仅如此,徐国昌也觉得中式餐厅一般给人很传统的形象,所以决定在装潢上也跟着走时髦路线,以配合机器人送餐的科技感。目前有三成的顾客也为了机器人慕名而来。
位于宏茂桥日顺坊的国昌川味馆2017年开业,餐馆老板徐国昌(42岁)受访时表示,2016年在现任职总助理总干事杨木光的带领下,参加考察团到北京参观。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当地餐饮业在自动化这一块走得很快,其中一家米粉餐厅完全不需要外场服务生。
徐国昌在2009年来新工作,不久后在食阁开了自己的什菜饭摊,兼卖砂锅菜肴。之后就租下店屋经营食铺,如今搬到商场营业。
“一般上只有大公司或者餐饮集团才有可能购入这类机器,可是我当时觉得应该把机器人带入邻里餐厅提供新体验。”
一趟北京之旅看见当地米粉餐厅迈向无外场服务生,全自动化处理,本地川菜馆老板深受启发购入送餐机器人,也盼扭转中菜馆传统形象,吸引新客群。
在餐厅工作五个月的张敏薇(21岁)表示,机器人蛮好操作,就连其他年纪较大的阿姨也一下就学会。
与顾客更多互动
回首10年旅程,徐国昌坚信在固守基本的服务与食材品质外,创新也是要诀。
只需输入餐桌号码,机器人就能同时运送高达五个托盘上的食物到顾客桌旁。不过,徐国昌也坦言,目前技术还未完美。
津贴下只需出两万元
“忙的时候真的有用,可以同时出菜到不同桌,负担就比较少。此外,机器人还可以成为跟顾客很好的话题,我们可以跟顾客有更多好玩的互动。”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你不去尝试不去做,你不会知道结果如何。如果什么都不做,那肯定什么也无法达成。”
不过,张敏薇也点出一些不足,例如机器人目前不适合送盛满的汤品,因为可能有安全隐忧,这些仍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