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巴西卫生当局周三(4月28日)解释,日前拒绝进口俄罗斯“卫星V”冠病疫苗,是因为发现一批该款疫苗具有复制能力,即接种之后,腺病毒载体(adenovirus vector)可在体内自我复制。
法新社报道,科学家指出,这一情况并非病毒载体疫苗技术本身的问题,而通常是生产过程中出问题。顶级病毒学家拉斯穆森(Angela Rasmussen)告诉法新社,这一发现“引发了有关制造过程可靠性的问题”,如果发现问题普遍存在,可能对免疫系统较弱的人造成安全问题。
拉斯穆森将错误描述为质量控制问题,而不是技术固有的问题。她说,如果在现实世界中使用的批次被污染,那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不会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腺病毒通常不被认为是真正重要的人类病原体。”
根据网上上传的幻灯片,巴西监管机构Anvisa的科学家表示,他们测试了疫苗追加剂(booster)的样本,发现它具有“复制能力”。这意味着一旦进入体内,腺病毒就可以继续繁殖。他们补充说,这可能是因为一种称为“重组”的制造问题而发生的,其中修饰的腺病毒在实验室的工程化人类细胞中生长时获得了复制所需的基因。
“但是在免疫受损的人中……可能因此而产生更高的不良反应,包括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
这个问题围绕着一种称为“腺病毒载体”的病毒,该病毒通常会导致轻微的呼吸道疾病,但在疫苗中经过基因改造,使其无法复制,并进行编辑以携带人类细胞发展冠病的刺突蛋白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指令。这反过来训练人类系统做好准备,以防它遇到真正的冠病病毒。
巴西监管机构没有评估第一剂疫苗。
开发这款疫苗的俄罗斯加玛勒亚传染病及微生物国家中心(Gamaleya)否认了这些报告。
卫星V疫苗使用两种不同的腺病毒载体来完成这一任务:第一次剂使用的是26型腺病毒(Ad26),第二剂使用的是5型腺病毒(A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