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回收率为62%,过后便持续下滑,2022年是57%,去年跌至52%。若不包括建筑和拆除建筑的废料在内,去年的回收率为45%,与2022年的46%大致持平。
住家垃圾来源包括住宅单位、学校、油站、小贩中心和宗教场所;非住家垃圾来自购物中心、博览中心和工厂等工业及商业场所。
傅海燕说,去年的回收率下跌,主要是因为建筑和拆除建筑的废料少了,而这类废料通常可以全部回收。撇开这一点,过去10年的回收率,因为结构性因素下跌。本地再循环市场小,须输出至其他国家,因此会受到运费和商品价格影响。
我国人口和经济过去10年来虽然持续增长,但制造的垃圾量下降,从2013年的785万1000公吨,减至去年的685万9000公吨,少了超过一成。相较于减少垃圾和废物再利用,人们在再循环方面的表现则有待加强,去年的回收率为52%,要比前一年跌了五个百分点。
延伸阅读
她说:“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降低资源足迹。实现这一目标的其中一个方式,是达到资源循环,争取更有效的资源回收。”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星期三(6月19日)为第10届新加坡国际水资源周,以及第六届新加坡洁净环境峰会联合开幕仪式致辞时,公布最新的垃圾量和回收率数据。
过去10年,在住家垃圾方面,我国每人每日丢弃的垃圾减少超过15%,从2013年的1.08公斤,降至去年0.88公斤。同一时期,非住家垃圾减少超过30%,2013年每一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垃圾制造量为39.6公斤,去年则是25.7公斤。
我国于2019年制定了零垃圾总蓝图,目标是到了2030年,把垃圾回收率提高至70%。根据国家环境局去年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会把垃圾再循环的家庭从2021年的64%,增至去年的72%。参与的公众虽然多了,不过回收率却不尽人意。
我国人口和经济过去10年来虽然持续增长,但制造的垃圾量下降。(何家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