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2年发布的《全球泥炭地评估:世界泥炭地现状》报告,泥炭地储存近三分之一的土壤碳,相当于全球森林生物质(biomass)的两倍。若泥炭地封存的碳因人类活动影响而释放出来,这势必会加剧全球暖化、气候变化,以及跨境烟霾等环境问题。
算出酸沼的碳含量方能更好通过湿润项目,恢复受损酸沼的封碳能力。SMART高级首席科学家科布(Alex Cobb)解释,以每公顷计算,重新湿润泥炭的成本,可能达3000至4000新元,如果泥炭的面积庞大,成本或从几百万元起跳。因此,模型有助于更好地规划重新湿润泥炭行动,降低成本。
延伸阅读
为此,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研中心(Singapore-MIT Alliance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简称SMART)研发新模型,利用卫星数据准确地算出酸沼的形状和碳含量。研究报告今年1月在科学期刊《自然》上发表。
目前,研究员要估算酸沼的厚度和碳含量,一般上会用手动螺旋钻钻穿泥炭,在每个地点钻穿泥炭可能花上一个小时。要到下个地点进一步测量只能通过徒步,穿越至少10公里的沼泽,十分耗体力。
南大新加坡地球观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多曼(René Dommain)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要估算酸沼的碳含量须实地采集样本,而后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新模型实现远程测出酸沼的碳含量,能减少研究人力和成本。
要保护酸沼,避免封存的二氧化碳流放,须先了解酸沼的形状,测量酸沼的水流模式等条件,才能有效维持及恢复酸沼的封碳能力。
本地研究员研发新模型,利用卫星数据估算酸沼的形状和碳含量,减少实地采集酸沼条件的需要,并助决策者评估不当经营酸沼可能带来的全球暖化和跨境烟霾等影响。
酸沼(bog)是一种泥炭沼泽,积累大量的酸性泥炭和枯萎的植物。全球超过一半的热带泥炭地位于东南亚,总面积约2300万公顷。
不过,酸沼的海拔梯度较小,研究员要在现场准确测量相对困难。尽管市面上有帮助测量的机载激光雷达等科技,这些科技的成本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