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消委提醒,消费者若接触虚假或具误导性的环保宣称,可向新加坡消费者协会寻求协助;若发现产品广告存有误导性的环保宣传,可向新加坡广告标准管理局举报。

研究也指出,尽管12%的环保声明经独立第三方核实,另有3%未经第三方核实就贴上环保标签。

例如,一些产品由塑料制成,业者在产品描述中使用缩写,如“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即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EVA”(ethylene-vinyl-acetate,即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并声称这些是环保塑料。不过,这两种塑料其实是石油基塑料,是否环保存在争议。

新加坡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星期四(11月16日)发文告说,竞消委正在制定一套指导方针,帮业者更清楚了解哪些环保宣称,可能在保护消费者公平交易法令下,被视为“不公平做法”。竞消委也会适时征求公众反馈。

研究发现,51%的产品在说明中使用“环保”“可持续”“对地球有益”等字眼,但业者没有进一步阐述产品为何对环境有益,或证明这些环保声明。例如,一些产品没有提供证据,就以“90%回收塑料制成”为卖点。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发现,网购平台上约一半商品声称环保,却没提供足够证明;另有一成多在产品说明中使用术语,让消费者难以理解或核实环保声明。

这项研究针对本地居民在2022年10月最常游览的100个网站,当中包括售卖电子产品、家具、时装和美容产品等平台。

此外,2%的产品会配搭环保相关图样,但这些图样与产品无关,反而诱导消费者以为产品比实际情况更环保。

延伸阅读

业者宣称为环保贡献,或为产品贴上绿色标签,但实际上没有落实,这一欺骗或误导行为称为“漂绿”(greenwashing)。

竞消委早前资助国大商学院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Centre for Governance and Sustainability),就本地电子商务平台展开调查,了解网购平台是否有“漂绿”行为。

此外,14%的产品在说明中使用术语,增加消费者理解或核实环保声明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