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北京也应维持赖清德就职前所采用更灵活的措辞,例如将双方描述为一个家庭和一个“中华民族”,这种言论是一个重要信号,显示北京有能力和意愿适应台湾的敏感性。
报告说:“两岸之间的这种动态关系变得越来越公开的对抗,加剧了台湾海峡本已不稳定的局势。”
报告强调,《宪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是台湾少数几个仍保留“一个中国”意涵的政治文件。虽然这种概念会被认为脱离现实,但保持两岸之间的模糊性,可让台湾政府未来有更多运作空间。
报告说,蔡英文在第一次就职演说时提到,将以《宪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来处理两岸关系,以此向北京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看法做出表态,但赖清德采取不同做法,以台湾的宪政体制挑战北京立场。
报告还提到,台湾应寻求深化与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中东欧国家等主要伙伴的非官方合作,寻求在经济问题及网络安全和虚假信息等领域找到共同点。同时,台湾也应通过加快国防改革,尤其是减少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制定并实施不对称防御战略,继续加强其威慑能力。
此外,报告也呼吁北京应克制对台军事恐吓的作为,收回对赖清德政府的谴责,减少在台湾周围的军事活动。直接指名道姓地点名赖清德会增加政治成本,减少后续缓和局势的空间。
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危机组织”指出,台湾总统赖清德上任后对中国大陆采取更强硬态度,促使北京加大对台施压。为了避免紧张局势升级,赖清德应重申依据《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
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国际危机组织9月26日发布长篇报告,直言赖清德政府上任后在台湾的“事实自主”(de facto autonomy)上采取更强硬态度,促使北京升级施压行动挑战台湾的“事实主权”(de facto sovereignty)。
为了避免两岸局势进一步升温,报告建议赖清德政府回到蔡英文政府时期的谨慎做法,赖清德本人则应申明两岸关系将依照《宪法》《两岸条例》处理,或至少应避免利用《宪法》作为“定义台湾主权不包括大陆”的基础。
报告认为,明年1月美国新政府上台,眼前面临的高度不确定性,民进党与北京之间的非正式沟通管道变得更加重要,双方短期内不太可能进行正式的政治对话,但减少双方不信任的工作当下就应该开始。
报告还列举一系列两岸之间可能的“秘密管道”,如在中立地点由政府指定的学者和退休官员参与的非正式讨论,双方领导人应实际行动恢复两岸学生交流和团体旅游,为下一步改善关系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