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人直接坦荡荡公告:“目前失业了,一时找不到工作,但是不能耽误爬山,赚点路费。”

“陪爬服务“应该更规范化?

尽管这些“陪爬”广告词轻松有趣,很有笑梗,但可想而知,陪爬的工作还是相当辛苦的。它不仅需要体力、耐力,还要求具备良好沟通技巧,爬山过程中得活跃气氛,鼓励客人坚持下去。

还有“陪爬”另辟蹊径,自称会带着JBL品牌的万花筒音响上山,甚至可以带上两个,为客户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各类手段花样百出,竞争看来相当激烈。

有人幽默地自我宣传:“大哥大姐看过来,身高190体重130(斤);渴了喂水、饿了喂饭、累了锤腿,爬不动了可以背上去;生活不易出来卖艺,主打性价比高”,文案让人啼笑皆非,也真假难辨。

有评论就建议,“陪爬”在接单时,应该和客人签下安全合同,以白纸黑字的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避免因服务水平、费用争议、责任划分等带来的利益风险。

“陪爬”顾名思义是陪人爬山,但实际提供的服务远不止如此。据中国媒体报道,这些“陪爬”许多是课余兼职的大学生,提供的服务包括帮客人背包、拿水、聊天,甚至还要帮忙照顾孩子,主攻的地点包括泰山、黄山等攀爬难度较高的景点。

随着中国黄金周假期开启,全国各地山景区迎来大批观光人潮,除了前来登高的游客,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还出现不少专门陪伴游客爬山的年轻“陪爬族”。

对于当下的“陪爬风”,已经有人开始关注,这项服务是否应该更规范化、专业化?例如,如果爬山过程中发生安全意外,尤其涉及老人和小孩的情况,应该由谁承担责任?如果发生游客骚扰女性“陪爬”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不少“陪爬”还自称能提供更物超所值的服务。

一名“陪爬”在小红书帖文中推销自己的服务,包括能带着JBL品牌的万花筒音响上山,为客户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互联网)

从“陪爬”服务中还不难发现,这一行业背后似乎存在一些擦边球的迹象。例如,有“陪爬”的宣传文含蓄提出能提供“牵手服务”,或详细报出自己的身高体重,像提供约会服务多过单纯爬山。

支持者认为,“陪爬”体现了大学生勤工俭学、创新就业的精神,也反映出年轻人在就业压力下的韧性和灵活应变。质疑者则认为,大学生或毕业生从事“陪爬”是学非所用,浪费大学的教育资源,并没有将所学的应用于更有价值的领域。

无论如何,“陪爬”目前还算是一种新兴的现象,新奇的服务内容和消费形式在社交媒体引发关注,但也不排除在黄金周期间火爆一时,随后就消失无踪。

有评论就把“陪爬”归纳为一种“陪伴经济”——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冲击下,情感服务型的行业反而更不可替代。中国国金证券早前一份报告就估计,到了2025年,中国的陪伴经济市场规模可能达到500亿元。这类相对有灵活性的职业,或许能给当下失业潮下的普通人开辟一条不太一样的出路。

“陪爬”的现象让一些网民联想到近年来中国兴起的“陪诊”行业,后者指的是单身者或孤寡老人生病了,不想麻烦亲朋戚友,宁愿出钱请人陪诊,去挂号取药。无论“陪爬”或“陪诊”,表面上是陪人去完成一件事,但更深层看,其实是在对接人们对情绪陪伴的需求。

“陪爬”折射情绪陪伴需求

“陪爬”这一悄然兴起的冷门职业听起来无伤大雅,但近日还是引发一些社会关注。

临近黄金周长假,“陪爬”的订单量更是猛涨,有人整个国庆假期天天要陪人爬山,有人还称国庆假期已约满,预约排到了11月份。 一名济南大二男生如此看待“陪爬”的意义:“时下很多年轻人独自旅行,尤其是女生,在爬泰山时没有那么强的意志力和耐力,这时‘陪爬’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遇到打退堂鼓的女生,我会鼓励她,这样她就容易坚持下来,直到登顶。” 

一名“陪爬”在小红书上以图文推销陪爬服务。(互联网)

一方面是大学生钱不够用、找工难,另一方面则是大众有情感陪伴的需求。“陪爬”这类奇葩职业的浮现,其实体现出了年轻人在现实压力下,一种突破框框、填补新衍生社会需求的机智。

收费方面,有大学生透露,陪爬泰山一趟的最高收费是450元(人民币,82新元,下同),而且还细分市场:“夜爬是450元,白天爬350元,学生、军人和女生优惠50元。” 据报道,“陪爬”主要接待的群体多是外地大学生、小网红、退役军人、日韩游客和退休老年人。

有“陪爬”提供背小孩上山的服务,叫价500元一趟。(互联网)

只不过,从现实角度看,“陪爬”这类职业或许也是天时地利人和促成,暂时填补某些市场空白,未必能成为长期稳定的谋生手段。

或许“陪爬”确实只是三分钟热度,随着时间推移就会逐渐褪去,但在就业、挣钱不易的时代,人们就是需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即便只是短暂“蹭热点”的花俏形式,也值得一试。“陪爬”体现了年轻人的机智、韧性和趣味,但背后不也隐藏着一丝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