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加强环境危险因素和疾病监测。北京市已在受灾地区建立疾病风险监测体系,持续开展肠道传染病监测、受灾居民症状监测、供水安全监测和蚊蝇等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及时发现灾后疫情风险,科学评估指导防疫工作重点。

二是做好生活用水和食品安全工作。全市已调集150余辆供水车辆24小时运水进村,并为断水村安置大型储水罐,提供瓶装水和包装食品。同步组织专业队伍对水厂、供水管线和自备井逐个清淤、置换、消毒、检测,力争尽快恢复正常供应。广泛宣传教育居民注意饮水安全和食品安全,不饮用生水,不食用过期或浸泡食品。

据澎湃新闻报道,北京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夏林茂星期三(8月9日)在防汛救灾工作情况发布会上说,北京市7月29日至8月2日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后,灾区民众确实面临饮水、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威胁,存在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等疾病流行风险。官方高度重视,为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第一时间采取五方面措施。

他也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精准摸排农户受灾情况,帮助受灾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防止出现因灾致贫返贫。

另据中国农业农村部官网消息,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星期二(8月8日)在河北调研农业抗灾救灾时也强调,要把农业防灾减灾作为现阶段三农工作压倒性的任务,落实落细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措施,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唐仁健说,要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强灾后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和重大疫病防控,严防玉米南方锈病、北方稻瘟病等病虫害暴发流行,努力“虫口夺粮”。

五是关注群众心理情绪问题,加强灾区群众心理疏导。

为了降低暴雨洪灾后的食品污染和传染病风险,北京官方宣布采取五方面防疫措施,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一是全力救治伤员,保证灾区医疗服务供给。全市已组织1万2800名医护力量参与灾区医疗防疫工作,共转运伤病员3300余人次。各医院组织专家24小时值守,开辟绿色通道救治伤病员。灾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恢复诊疗,村卫生室正通过不同方式送医送药上门。

延伸阅读

三是迅速启动“爱国卫生运动”,保持人居环境卫生,切断疾病传播链条。全市已启动实施社区清淤、除四害等专项行动,组织动员17万余名中共党员干部和15万余名志愿者开展环境清理。同时调配消毒物资支援灾区。抓好生活垃圾清运、厕所清理重建、无害化处置动物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