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如果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确实属于学科类培训,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首先要求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退还受教育者尚未培训的剩余费用,对已经上完课收的费用认定为违法所得,没收违法所得,再处以一至五倍的处罚。

以游学、研学、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等名义,或者在科技、体育、文化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中,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线下机构通过即时通信、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违规开展线上学科类培训,线上培训机构违规开展线下学科类培训等。

中国去年7月出台“双减”政策,着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各地随后启动对校外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整治,但“双减”之后仍进行“地下”校外培训的机构不在少数。

包括以“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化整为零在登记场所之外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学科类培训。

据《新京报》报道,“双减”政策落地后,一些违规学科类培训多转为线上等更为隐蔽的形式进行。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加大对暑假期间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相关工作,摸排出七种学科类培训的“隐形变异”形态。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也联合市场监管所对黄庄、中关村等热点区域开展全时段多轮次重点检查,并动员街道、居委会、社区、物业等力量明确属地责任,利用网格化综治体系开展巡查执法。

在查处过程中,执法人员一旦发现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行为,将立即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拆除教学隔断、清理教学教具、退租教室,并依据上述具体情况依法严厉查处。

今年暑假是中国“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的第一个完整暑期,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严查暑期学科类培训,发现七种“隐形变异”形态。

针对开展学科类培训的违规机构,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与区教委建立快速辨别认定机制,通过投诉举报、舆情监测、网络查找、暗访咨询等多种渠道摸排调研,准确掌握辖区内学科类培训的变异形态,将变异形态的主体、地点、时间、上课形式、课程内容、收费形式、宣传方式等要素特点详尽如实向区教委反馈,以便及时科学辨别和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