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尊友说,“动态清零”由“清零”和“动态”两个词组成。“清零”就是从有到无的过程,就是把疫情消灭的过程。但这个消灭,仅仅指某地某时刻发生的某一起疫情,并不是指广义的全国范围的总疫情。

如果疫情发现在第一代、控制在第一代、消灭在第一代,对经济建设没有影响,只能是提供安全环境。

他表明,动态清零的灵魂就是发现早,控制早,把每起疫情,消灭在萌芽中。不让疫情就地扎根。把疫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以及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控制在最小。

吴尊友强调,动态清零的核心就是斩断传播链。动态清零的主要措施包括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即所谓“四早”措施。

谈到动态清零的误解,吴尊友说,动态清零,不等于零感染,与零感染有着本质的区别。动态清零是指对于发生的冠病疫情,发现一起、消灭一起,既不让冠病病毒在疫情所在地流行,也防止病毒从疫区传播扩散其他区域。

如果疫情形势发展的比较严峻,需要采取较大范围的全员核酸筛查、封控措施等,动态清零策略对经济发展确实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数学模型专家初步分析,动态清零策略对当地GDP的影响,仅相当于非动态清零策略对经济影响的一半。

对于动态清零影响经济的说法,吴尊友指出,有些人一提到动态清零,就想到对经济影响大。实际上,动态清零,才能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吴尊友提到,动态清零强调的是社会层面感染者清零,不要求疫情所在地没有感染者。所谓社会层面清零,是指在社会自由活动的人群中没有感染者,即使隔离管理的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感染者也没有关系,因为他们处在隔离状态,不会向社会传播扩散。

动态清零虽然不追求零感染,但要实现消灭一起疫情,又要求在疫情所在地及时阻断传播,没有新的感染发生。换句话说,不要求全国在某个时刻无冠病感染,但对于每一起发生的疫情,都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将其扑灭。

还有一些人把动态清零的措施,与全员核酸筛查措施等同起来,一提到动态清零,就想到全市全员核酸筛查。同样,只要疫情发现的早,传播链清楚,顺着传播链,把密切接触者发现出来,就没有必要做全员核酸筛查。只有当疫情发现晚,或者,虽然发现较早但没能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住,出现了较多的社区传播、且传播链不清楚的情况下,才使用全员核酸筛查措施。

“动态”是疫情发生与清零是在不断变化的。比如说,甲地的一起疫情扑灭了,乙地可能又发生一起疫情;乙地疫情扑灭了,丙地可能还有疫情。或者说,甲地这次疫情扑灭了,过一段时间,甲地又再次发生疫情,或者第三次,甚至第四次或更多次地发生新疫情,但这些疫情之间都没有直接传播关系。每次疫情发生后,都能在较短时间内扑灭,使得疫情归零。

据澎湃新闻报道,吴尊友通过微博平台发文介绍,动态清零在中国冠病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的基本原理,以及社会上存在的多种误解。

在“内防反弹”防控措施中,一是要加强冠病疫情地区的人员流动控制,严防感染者流出,将冠病疫情带入非疫情地区,造成新的疫情。二是加强门诊就诊者监测,对发热、咳嗽等疑似冠病或感冒的病人,进行核酸检测;没有条件做核酸的可以用抗原筛查,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病例。三是出现咽喉红肿或疼痛、咳嗽等症状的人,可以用抗原筛查方法做自我检测,如果发现阳性,要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以便妥善处置。这三项措施,都是疫情早发现的有效方法,为实现动态清零提供疫情早发现的保障。

谈及动态清零的条件,吴尊友指出,冠病病毒只有不停地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才能维持其长期生存。把一起疫情中的所有感染者发现出来,采取物理隔离方式,限制其与别人接触,阻止其将病毒传播给别人,并保持一个最长排毒时间,病毒就在疫情所在地被消灭。在没有本地的持续传播冠病疫情、且本地冠病疫情主要来自境外传入的情况下,动态清零策略是最佳选择。

他还说,一些人把动态清零的措施,与封控措施等同起来,一提到动态清零,就想到全城封控。动态清零采取的措施,取决于疫情发现的阶段,如果发现的早,只需要隔离治疗病人,加上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就能够实现清零。只有当疫情发现晚,或者,虽然发现较早但没能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住,出现了较多的社区传播的情况下,才使用封控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说,动态清零不等于零感染,不意味着全城封控。

如果疫情发现的比较早,比如发现在疫情传播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对经济发展也没有影响。

他说,动态清零的根本宗旨就是发现一起疫情,扑灭一起疫情,不让疫情在当地“生根”。

在“外防输入”防控措施中,一是强调入境人员的隔离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境外进入的感染者;二是强调涉及境外冷链或货物运输的人每日监测,及时发现“物传人”后继发的“人传人”。这两项措施,都旨在将境外输入的疫情,发现在第一代病例,疫情控制在第一代病例。这是动态清零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