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报道,经历了过去一年多的持续压降之后,2021年首月结构性存款实现正增长。
中国央行公布的1月结构性存款大增5756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184亿新元)结束八连降,在业界看来除正常的季节效应外,另一方面的原因来自监管环境的变化。目前,包括结构性存款在内,监管部门正不断加强对存款的管理,以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也使得以前通过互联网存款的回归本源。
去年以来,一方面,监管层先是取缔了新增互联网存款,督促整改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另一方面,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督促银行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同时,加强对异地存款的管理,自2021年第一季度起,将地方法人银行吸收异地存款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禁止地方法人银行通过各种渠道异地揽储。
对于结构性存款出现正增长,数位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正常的季节效应,银行在年初冲“开门红”大力揽储、结构性存款被看作揽储利器;另一方面,结构性存款规模连续压降之后,相比高峰时期的12万亿压缩了近一半,已完成了监管要求。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约为7.02万亿元,相较2020年12月增长了5756.6亿元,
东吴证券银行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马祥云称,“原先很多地方中小银行是通过蚂蚁、腾讯等第三方互联网渠道销售结构性存款等高息产品的,而今年只能回归地方本源,吸储能力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