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戴德梁行香港资本市场部执行董事高伟雄在发布会称,自去年中国开始与美方展开贸易谈判后,限制了一些资金离开中国,所以下半年中资在香港的大额物业成交(10亿港元以上)降至为零至今;同时香港本地投资者也采取持平态度。但反观国际房地产基金的投资则增加,占比愈来愈大。

他称,这些基金的团队比较简单,故一般以购买写字楼为首选,而他们背后的“金主”包括了主权基金、退休基金、保险资金,这些资金也更多地留意香港市场。“我们看到未来假如中美贸易局势纾缓,(这些资金投资)趋势可能会更明显。”

国际房地产服务商--戴德梁行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受中美贸易战影响,来自中国大陆的资金持续紧缩,自去年第三季以来,成交额10亿港元(约1.75亿新元)以上的大额物业成交中,中资占比为零;与此同时,包括主权基金等在内的机构投资者趋于活跃,积极在香港寻找写字楼的投资机会。

该行曾作研究,海外主权基金投放亚太区房地产占其整个投资组合比例目前只有1%,若他们将这个比例提高至4至5%,规模相当大,但相信这亦不会是一、两年内完成。

高伟雄说:“我们看到(来港投资的)国际房地产基金愈来愈多,他们自2003、04年开始出现,投资占比持续增加,他们的(投资)胃纳也比较大。”

该行估计,今年第二季国际房地产基金在本地大额物业成交宗数占比75%,占总交易额约93%;去年第四季该两比例分别为50%及87.5%。而今年首季,受跨年等因素影响,大额成交宗数为零。

高伟雄说,国际房地产基金来说,香港有几大优势,包括本地法律与世界接轨、利率相对低、且港元与美元挂钩,不用进行汇率对冲,因此投资相对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