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署指出,工程费用可以摊分二、三十年进行,“以香港政府的财力,应付计划可说是绰绰有余”,即使出现“一定超支”,也有足够安全空间,保持香港公共财政稳健。
联署也称,通过成本效益分析,估计“明日大屿”人工岛带来的财政收入,单计卖地已可回本,且能够减轻三条过海隧道负荷,疏导新界西与市区之间交通,从而释放新界西农地发展潜力,“社会效益不容忽视”。
今年公布的香港施政报告提出填海1700公顷的“明日大屿”计划引起争议。民主思路联席召集人宋恩荣、团结香港基金王于渐等八所大专院校共38位经济学者联署,指“明日大屿”是“上佳的社会投资”。
据香港《明报》报道,联署指出,自从施政报告提出“明日大屿”愿景,社会议论纷纷,“其中不少是立场先行及情绪化的口号,甚至流于煽动民情的民粹政治操作”,所以他们不得不站出来,说明“明日大屿”不但是可负担方案,更是“上佳的社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