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蒂勒森15日至19日将访问日本、韩国和中国,预计18日抵达北京,在华期间或将与习近平会面,讨论议题包括尽快让两国领导人建立直接的沟通渠道。
长期关注外交的中国能源安全研究所所长高志凯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习特会”可以实现,除了两国外交官员前期的铺路有效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特朗普承认了“一个中国”政策,不再踩中国的红线,为两国领导人早见面扫清了原则性的障碍,让两国可以在共同的基础上展开对诸多问题的讨论。
美国国务院亚太代助理国务卿董云裳(Susan Thorton)告诉媒体,蒂勒森此次访华,一定程度上是为两国首脑将来举行高层会面铺路。蒂勒森此前已分别与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和中国外长王毅会面。
不过他也指出,中美在经贸、朝鲜、南中国海、叙利亚等方面的问题存在对立,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政纲也非常明确,现阶段还不能期待双方会在上述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或取得重大突破。
美国白宫发言人斯派塞周一(13日)说,白宫正在为两国领导人的会面做准备,不过日期还未定。他也说,会谈的议题会包括朝鲜。
(联合早报网讯)“习特会”可能下个月上演,受访中国学者认为,世界首两大经济体的最高领导人坐下来谈话并发出在合作的信号,就已是会谈的成就。至于能否就经贸摩擦等具体对立问题取得巨大突破,则不必期望太高。
他解释,在朝鲜问题上,中美的共同利益是不希望朝鲜拥核,而对于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问题,中国认为理想的出路是,韩国改由本国的反导系统取代萨德。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向本报分析中美两国在具体课题上可能有的互动。他认为经贸摩擦是最大的难点,东北亚局势等安全课题则比较可能是双方有望相互理解并找到出路的领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受访时表示,“习特会”的作用在于可以迅速改善中美关系的气氛,“中国政府非常愿意和特朗普建立比较稳定、不太糟糕的关系”。
美国媒体日前引述匿名美国官员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在4月6日至7日访美,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在其佛罗里达州庄园马阿拉哥(Mar-a-lago)与习近平会面。如果消息属实,习近平将是继日本首相安倍之后,第二位在该庄园与特朗普会面的国家领导人。
至于“习特会”达致什么共识或成果才算成功,高志凯回答说:“见面比不见面好,早见面比晚见面好,见面本身就是成就。”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今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被要求确认上述信息时说,中美重视加强两国高层和各级的交往,目前双方正在就两国元首以及各级的交往保持密切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