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也说,两国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在重返两国领导人峇厘岛会晤共识基础上,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尽快回到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海峡时报》报道,新加坡驻美大使吕德耀在会上指出,中美关系在经历了螺旋式下滑后已通过对话来稳定关系,但若希望通过一次会议就达成“共识”是期望太高了。他认为中美仍相互猜疑、面临一些棘手问题以及缺乏战略信任,两国关系要持续改善仍需一段时间。

另外,中国《人民日报》星期二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中方始终认为中美“应该是伙伴而不是对手”,两国应该“互利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中方始终期待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而不是滑向冲突对抗”。

曾经担任澳洲总理的陆克文说:“我们需要以务实的态度看待这些战略现状,我的判断是,中美两国和他们的领导人都在寻求稳定关系,但只是稳定关系,而不是使关系正常化。”

延伸阅读

针对台湾问题,罗梁说,美国一直非常谨慎行事,“我想美方明白,他们必须精准地向双方发出威慑和保证。一般认为你需要威慑中国,你也需要安抚台湾。事实是,你确实需要以某种方式悄悄阻止台湾进一步走向独立,你也确实需要悄悄地向中国保证和平统一并非不可能。所以这是对双重威慑和双重保证的仔细校准,我认为美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法国驻美大使罗梁(Laurent Bili)则说,中美之间仍存在巨大分歧,两国关系还有可能出现波动。

陆克文提到北京和华盛顿仍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两国关系,“对中国而言,它的利益在于稳定(关系)……重新开放更多贸易、引进更多投资或进入资本市场,不仅对美国,而且是对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国。换句话说,这些是为了缓解中国目前因为国内经济困难导致增长下滑所面临的一些内部经济紧张情况。”

评论:美方对华认知和定位出现严重偏差

它更指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始终是中美两国的最好选择。面对当前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双方更应该选择合作的正确道路。

(华盛顿/北京综合电)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法国驻美国大使星期一(10月30日)在美国知名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一个讨论会上指出,由于中美双方的基本立场没有改变,他们对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可能在旧金山举行的首脑峰会会晤只抱“适度期望”(moderate expectations)。

评论说,中美之间的和平与进步符合整个世界的利益,中美关系近年出现波折,根源在于美方对华认知和对华定位出现了严重偏差,并指美方一些人抱持“冷战思维”。

吕德耀也指出,中美关系仍然容易受到诸如今年初所谓的中国间谍气球等这类事件的影响。

澳洲驻美大使陆克文说,他认为中美两国正寻求稳定关系,而不是使关系正常化。他指出当前存在的三个潜在的战略现实,一是中国已从全球权力的边缘走向了中心,一是习近平希望改变现状,朝“更加符合中国利益和价值观的方向”,另一是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的崛起选择了抵制。

他表示,美国对稳定的看法有些不同,华盛顿有意识地消除来自中国的经济风险,也希望恢复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对话,以减少与中国在南中国海或台湾海峡发生战争的风险。“所以,我认为两国是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这也就是为何我认为拟议中的中美峰会所能取得的成果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