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珊瑚白化导致死亡后,向竞争对手发出信号的鱼只有约10%,说明很多鱼为争夺食物进行了“不必要的斗争”。
来自五个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科学家原本只对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圣诞岛附近海域17个珊瑚礁的蝴蝶鱼进行研究,但当这些海域在2016年发生全球历来最严重的珊瑚白化事件时,科学家决定借此机会研究珊瑚白化对鱼类造成的影响。
长期以来,珊瑚礁一直被视为全球变暖的首批和最严重的受害者,根据《英国皇家学会学报》期刊本月初发表的研究结果,珊瑚白化正在改变地球生态群落的未来。
(巴黎法新电)根据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大规模的珊瑚白化使珊瑚鱼为争夺食物而发生“不必要的斗争”,从而消耗体内有限的能量,长久以往可能会影响这些珊瑚鱼的生存。
珊瑚白化是因为体内提供能量的海藻离开或死亡,珊瑚最后失去营养供应而死亡。
基思说,为了斗争而无谓地消耗精力,这极可能将这些鱼类推向绝境。
研究主要作者、兰卡斯特大学海洋生物学高级讲师基思说,科学家在珊瑚白化事隔一年后重返这些海域,结果发现原本美丽的珊瑚礁已面目全非,而珊瑚白化造成的环境干扰正在破坏鱼类识别其他物种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随着人类行为引发的气候变化导致世界海洋变暖,使大规模的珊瑚白化一再发生,科学家警告,鱼类未必能足够快速地适应珊瑚白化带来的变化,而这也可能在物种之间和食物链上游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群落。
研究发现,各品种蝴蝶鱼在珊瑚礁觅食时若是碰到竞争者,有多达28%的珊瑚鱼会向竞争者发出信号,即鼻子朝下和抬起背鳍,以避免为争夺食物发生争斗。
去年的模型研究发现,即按照《巴黎协定》的要求将全球变暖控制在不超过1.5摄氏度,世界上99%的珊瑚礁也将无法复原。若是全球气温上升2摄氏度,百分百被白化的珊瑚将无法复原。
研究团队观察了38种蝴蝶鱼在珊瑚礁上的行为,总共收集了3700多个观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