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柬埔寨的类似保育工作也有成果,当地的胡秃鹫、蓝鲸和鳄鱼的数量都在增长。
WWF在尼泊尔的印度犀牛保育工作取得成功。WWF与尼泊尔政府合作,实施更严格的保护措施,犀牛的数量自2015年以来增加了16%。
最新红色名单上最大的输家包括非洲森林象,其数量在短短31年内锐减了86%。
北极熊是另一个最大输家。由于北冰洋的冰层迅速融化,使动物难以适应。专家估计,到了2035年的夏天,北冰洋可能完全无冰。
WWF德国分会主任布兰德斯说,眼下迫切需要果断的环境保护政策,特别是针对气候变化。“保护物种不再仅仅是环境问题,而是关系到人类是否最终也会列入濒危物种的红色名单,被自己的生活方式所害。”
报告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单上将在“下个10年”大规模流失的动植物有14万2500种,其中4万种正面对“灭绝威胁”。
(波恩讯)世界自然基金会警告,不断加大的环境威胁正在将许多物种推向灭绝边缘,规模之大是恐龙灭绝之后从未见过的。
德国树蛙和蟾蜍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当地50%的两栖物种已列入该国的濒危红色名单。有增无减的建设工程不断限缩这些动物的栖息地,公路尤其是他们的死亡陷阱。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德国分会上个月29日发布了“2021年的赢家和输家”报告。这是该会的一份常年报告,列出当下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动物以及保育工作成果。
这是这份红色名单1964年创建以来,上单物种最多的一次。
不过,红色名单上还是有一些“赢家”,让环保领域保有一些希望之光。
WWF德国分会的声明说:“大约100万个物种可能在未来10年内灭绝,这将是恐龙时代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灭绝事件。”
世界上最稀有的大型猫科动物之一伊比利亚猞猁,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数量显著增加。2002年时,全世界只有94只猞猁,2020年的最新统计显示,数量已增长超过10倍达到超过11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