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综合电)印度裔英国作家拉什迪多年前因写下被指亵渎伊斯兰教的小说《撒旦诗篇》,而遭伊朗下达教令追杀,如今追杀令虽已解除,但他仍是穆斯林极端分子的眼中钉。尽管如此,拉什迪表示不愿意再东躲西藏,并坚称不后悔写下这本作品。

至今,宗教亵渎仍是一个极具煽动性与争议性的问题。库雷西指出:“现在没人会有胆量写下《撒旦诗篇》,更遑论是出版这本小说。”

拉什迪称,如今自己在纽约过着“完全正常的生活”。不过,他在法国出版商办公室接受法新社访问时,外头仍有持械的便衣警察戒备。

拉什迪于1947年在印度出生,后在英国长大,现居于纽约。一些评论家认为,他是继大诗人泰戈尔后,印度最伟大的作家。他迄今有18本著作,《撒旦诗篇》是第五部。

拉什迪(Salman Rushdie)在巴黎接受法新社专访时说:“我不希望躲躲藏藏过日子。当年我41岁,如今已经71岁了。现在一切都好了。”

《撒旦诗篇》是拉什迪的第五部作品。这本书被指影射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是对伊斯兰教的亵渎和嘲讽,在伊斯兰世界掀起轩然大波。

1989年,时任伊朗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发布伊斯兰教令,命令全球穆斯林追杀“《撒旦诗篇》的作者以及与其出版相关的所有人员”。英国政府随即派警方保护拉什迪,他在下来近13年隐姓埋名,频繁地被转移至不同地点。

这本书被指影射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是对伊斯兰教的亵渎和嘲讽,在伊斯兰世界掀起轩然大波。

他补充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话题变化很快的世界。这已是很旧的话题了。人们现在有许多其他事情要害怕——还有其他人要去杀。”

拉什迪的朋友、巴基斯坦裔英国小说家库雷西(Hanif Kureishi)也表示,他当年阅读《撒旦诗篇》印刷稿时,根本没有料到它会惹怒原教旨主义者。“我把它看作一本关于精神病、新奇和变化的书。”

我们生活在一个话题变化很快的世界。这已是很旧的话题了。人们现在有许多其他事情要害怕——还有其他人要去杀。

——拉什迪

他谈到这本小说创作时的时代背景时说:“伊斯兰还不被了解。没人会往那个方向思考。如今,西方人的见识比过去更广了。”

拉什迪坚称,《撒旦诗篇》被严重误解了,“事实上,这是一本关于在伦敦的南亚移民的小说”。

隐姓埋名13年

1991年,《撒旦诗篇》的日文译者遇害,意大利文和挪威版译者后来也遭袭击。1998年,伊朗宣布不会执行对拉什迪的追杀令,但称这类宗教命令无法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