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因《联合早报》100周年报庆特辑这篇稿回望,感慨自己和不少队友当初也都因为更相信文字的力量而来到早报,却又因种种际遇,成了“做视频的”。

近几年来,一个个年轻的早报人学着当编导,边做边摸索,在一次次崩溃中明白了视频是门手艺活,在一遍遍修改和导出中体悟到它也是门技术活,又在一个个有时不得不放弃的新尝试、新点子或新合作中发现,它还是个烧钱的活。

去做电视,还是去做报纸?这是很多新闻人都遇过的抉择。

在百年老茶铺卖咖啡,到底是不是不务正业取决于“业”的定义。在下一场变革洗礼前,先把眼前这杯咖啡泡好,选豆、研磨、注水。待到香气弥漫,方知一百年太长,只争朝夕。

面对影音世界的红海,最给人笃定的,是同事们精益求精的每一点努力。在每一次恰到好处的配乐中感受着难以言表的舒心,在每一个完美的画面剪接中感受着快感,在每一段档案画面中深刻体会着影像的力量,没有什么比它更直接、更真实。

未来会是什么样,无人知晓。正如100年前的报业先辈不会想象今人从手里的一个小屏幕了解世界,我们也只会低估下一个百年带来的巨大变革。

在历史悠久的报馆做视频,到底是血脉遗传还是基因突变?会不会是在百年老茶铺里卖咖啡,不务正业?曾几何时,这样的想法会在夜深人静中冒出来。坦白说,身份认同危机是难免的。然而,眼看着影音内容已不可逆转地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形式,视频和音频日渐成为对抗“新闻疲劳”的工具之一,被赋予丰富早报生命力的使命。

然而,路走得远时,最害怕发现自己在绕圈。受众习惯和科技平台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为日新月异的影音赛道带来一次震荡。一度被脸书演算法受落的视频形式,如今已曾经沧海难为水。在一个社媒平台苦心经营起来的粉丝群,虽不会一夜清零,却也可能突然有一天成为被遗弃的游乐场。在致力于专攻中长视频的同时,短视频已悄然席卷全世界。中美科技脱钩,会否意味着我们很快也要在不同的串流平台、操作系统,甚至影音设备中作出选择?

在一个“报馆” 做视频,到底是种什么体验?尽管平面文字和影像报道双栖作业对早报来说并不陌生,但如果说20多年前优频道的壮举是前辈们乘风破浪驶大船,八年前初探数码转型更像是风雨飘摇荡舢舨。遥想2015年底,都还不懂什么是“SOT”(影像术语),开始做起第一支视频。从那时起的数码部到后来的数码组,再到特稿组和数码内容组,视频在很大一部分时间里都并不是数码内容的全部,虽然偶有佳作甚至数次获奖,但整个新闻室的视频作业并不系统,甚至不够专业。资源不足、人手不足,只有不惜挥霍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