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马拉多纳去世引起举世关注,中国的球迷也纷纷发文悼念。早报中国新闻组就想赶紧把他的生平事迹、具争议性的手球事件梳理,处理成图集,尽快上网。年轻同事快手快脚,在早上11时余就做好了,叙述中带着感叹,最早的一篇下午察“永远的上帝之手”,就此诞生。
那就叫“下午察”吧!和中国早点对应。改版后早报的网站设立了“下午察”专区,再“追认”早期的一些网络文稿为“下午察”。
“下午察”和“察客”就是如此,在实践中诞生,从选材、定位与风格都是边实验边成型,是不折不扣的集体创作结晶。它在内容长度、发稿速度上填补了纸媒与网上即时新闻之间的空窗;在写法上,以更轻松自由的方式,通过夹叙夹议、嬉笑怒骂的文笔,让读者较完整地了解一个当下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
集体创作结晶
“察”由心生,不为个人荣誉与褒奖,我们相信,这是沉浸与专注把事情做好的最自然状态。
许多读者不知道,“察客们”大多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从未要求署上自己的真实姓名,大家愿保持一点神秘感,也享受难得的集体精神与纯粹的写作状态。
2020年11月25日,阿根廷时间中午,一代球王马拉多纳去世,全球球迷纷纷缅怀。马拉多纳与大中华地区没有关系,与一向重视时政动态的《联合早报》中国新闻好像八竿子打不着。
《联合早报》网站的“下午察”的问世,完全是一个无心插柳的结果。
再过了一阵,当《海峡时报》准备把“下午察”翻译成英文刊登发表时,人家问起我们该怎么署名?我们才想到,好像该有个作者名字。大家很快讨论了一下,在半小时内取得一致,叫“察客”。
不知不觉,“下午察”推出快三年了,“察”过500多件陆港台的社会不平事、外交风波、体坛艺坛故事等,如“中国大陆防疫解封后的星辰大海”“千万总资产的上海‘穷人’” “香港的靖海侯现象”“中国女装愈来愈小”,以及“金门士兵漂流记”等。它是早报的网站的特色产品,在中国大陆和本地都有固定读者。
月伟和泽玮带领几名并无中国时政与国际新闻基础的年轻人,摸索出了一种风格,不久后就产生了“揭开朝鲜39号办公室神秘面纱”“虚实之间——芮成钢的成败轨迹?”等作品。当我们欣喜地发现这些网络文章有了固定读者群后,我们才在早报的网站改版时想到得给它一个名字。
当时还没有“下午察”这个栏名。我们被高点阅率鼓舞,也认为这能让年轻同事练练笔,多思考多观察,就接着做下去。在那以前,中国新闻组已开始让年轻同事将新闻背景处理成网络文章,但“永远的上帝之手”让我们看到网络文章的空间与可能,我们决定将之固定为每日内容,由两名副主任霍月伟和沈泽玮掌舵,每天安排不同同事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