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下阅读的种子,抚育华文写作的幼苗,是华文报文艺副刊永远的初心。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m世代中,陈凯宇、潘靖颖、林艺君、陈楠、陈沁霖与刘元菁都曾是早报副刊《字食族》的专栏作者。

早报文学节让不少人想起1983年至1993年举办的六届国际华文文艺营。那是诞生于冷战时代、台海关系紧张的时期,新加坡扮演起国际交流中心的角色,当时国际知名的华人作家如艾青、萧军、萧乾、聂华苓、姚雪垠、莫言、三毛、洛夫、郑愁予、余光中、陈映真、李欧梵、蒋勋、也斯、张大春等都曾是文艺营的座上嘉宾,突破了两岸三地的意识形态藩篱,成为世界华文文坛之盛事。

配合第五代《字食族》专栏作者甄选,《联合早报》@世代团队于2018年10月27日邀请本地作家黄凯德为22名入选者举办文字工作坊“速写达哥打”活动。学员念出各自作品,黄凯德(左)现场点评。(档案照片)

十年后,1998年,《文艺城》主催了一系列座谈,还很年轻的黄凯德一句“新加坡有一个文坛,但可能没有文学”,激起一场文坛笔战,参战者有林高、殷宋玮、柯思仁、陈菁萍等。另外一场由年轻写作者陈志锐、陶宗旺、黄浩威、周德成、 叶孝忠、林兴利、卓炜峰、曾昭程,展开文学论坛《年轻的声音》,则从年轻写作者的本位,思考新华文学的出路。

2015年5月8日起,《文艺城》推出“后转调世代”,介绍本地新生代写作者。(版面档案)

1988年12月5日起,《文艺城》推出“年轻族群”系列专辑,介绍12名作者:蔡深江、洪笛、伍木、圆醉之、柯思仁 、殷宋玮、乔克岑、采凡音、洪振隆、木子、黄广青与韦铜雀。以全版展示一位文学新人的作品、思想与评论,开风气之先。

如果说新闻报道记录了社会发展与政治历史,那么文学则再现时代现象与精神。当然,《文艺城》体现的是新华文学的某个面向,但不妨以小见大。

而早报文学节诞生于迥然的社会氛围,一如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所说:“国际文艺营是无法复制的,早报文学节也无意复制,而是扎根于今时今日的新加坡,有意识地扮演播种人的角色。”

只要文艺的心与机制还在,《文艺城》乃至华文报仍可为新华文学培养新苗、守护发表园地。

《文字现象2022》主编陈志锐说:“与英文报或者其他报刊迥异的是,华文报历来都有文艺副刊的版位,对文学的推广、发表,甚至像后续的《文字现象》的记录,都有巨大的正面意义。文艺副刊背后的灵魂,就是当仁不让的主编。”

《早报·文艺城》1986年创刊至今,致力培养年轻作者。尽管本地华文教育日渐式微,守城者、 护城者与关爱者,一直向前行进,回应时代挑战,坚持新华文学文化的传承。

至今《联合早报》副刊仍保留每周两大版《文艺城》,是本地写作人发表文学创作的园地。是以2016年《文艺城》首次推出年度文选时,主编杜南发在序文中开宗明义:“文学或写作,均以文字表现,过程或结果,其实都是一种文字现象。把一年来发生的文字现象,摊开来看,再将一些自己看见的光点串缀起来,定格成篇,就是年度文选。 ‘2015年文字现象’这一命题,就这样自然发生。”

虚拟世界提供无限可能,但按赞数往往难以兑现,新世纪的文艺副刊,仍须在现实扎根。早报副刊于2018年,也是95周年报庆之际,举办“第一届早报文学节”,力邀两岸三地及新马华文作家学者,包括中国大陆作家格非、迟子建、翻译家林少华;香港学者朱耀伟;台湾学者须文蔚;马来西亚作家曾翎龙、梁靖芬、牛油小生、林韦地;以及新加坡作家英培安、谢清、孙爱玲、陈志锐、黄凯德、周德成、叶孝忠与李国梁……聚首狮城,分享他们的文学生命故事,探讨文化议题,与读者见面、交流。

新加坡的高节奏城市生活一度催生微小说甚至闪小说风潮,《文艺城》收到的投稿也以短小文章和诗歌为主。或许是有感于此现象,年度“早报书选”的评委连续几年呼吁作家出版小说,鼓励小说创作,《文艺城》在2022年推出“小说m世代”系列,邀请年轻写作者陈凯宇、何颖舒、潘靖颖、林艺君、陈楠、陈沁霖与刘元菁撰写5000字内短篇小说,证明年青世代仍有能力经营有一定篇幅与重量的文字。

文学创作者找到舞台发光发热,幕后也要有人勤恳付出。

守护文艺是新加坡华文报的优良传统。

1998年2月15日和16日《文艺城》刊登《年轻的声音》,陈志锐、陶宗旺、黄浩威、周德成、 叶孝忠、林兴利、卓炜峰与曾昭程从年轻写作者的本位思考新华文学的出路。(版面档案)

致力培养年轻作者

转眼到2015年,《文艺城》推出“后转调世代”系列,介绍了周昊、陈济舟、嬥淳、孤星子、吴剑晓、陈维彪、梁海彬、沈斯涵、陈嘉炜与陈素蕊,八位80后与两位90后文学新人。他们不一定是新加坡籍,但都在本地接受教育、写作,共同经历这块土地上以英语为主、母语为辅的教育“转调”后的大环境,书写不同的时代风景。

至今七代写作者中,叶俊颖、张汐莹、潘靖颖、林艺君、孙靖斐等先后加入华文报担任记者,郑欣恩则获得新报业媒体信托新闻从业奖学金,未来将加入华文媒体集团。

1980年代至1993年,《南洋商报》创设、《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承接举办的六届金狮奖曾为本地写作者提供竞技平台。尽管金狮奖结束后,《联合早报》未再举办文学奖,但自2009年起,早报赞助新加坡大专文学奖,设立“《联合早报》金奖”奖励当届一篇佳作。除了2017年奖项从缺外,历届得主为:陈宇昕、陈俪、陈璐、陈素蕊、陈济舟、吴剑晓、何颖舒、曲筱洁、陈凯宇、李文龙、贺倩茹(连续两届得奖)与刘清音。

《文艺城》1986年10月20日创刊,不分流派广邀本地写作人投稿,多年来更致力培养年轻写作者,回应本地华文教育式微之现实。

顺应数位阅读设文学播客

技艺需要磨炼,成长需要竞争。

《联合早报》副刊策划的《字食族》专栏诞生于2012年,打造本地文学“青春偶像团体”,每代招募六至八位学生写手(中三至大二)。他们必须先通过两回合的“考核”,入选者最后在顾问——副刊记者与编辑的照看下,以专栏的方式磨炼写作技艺。

2022年至2023年初,《文艺城》主编谢裕民推出“文学推手”系列文章,梳理新加坡独立后华文报副刊主编累积的成果。聚焦的主编有:谢克、林福利、杜南发、李向、梁明广、董农政、许月英、郭坤福、姚紫、杏影、刘思、白全成、陈川波、刘培芳、林迪玞,以及潘正镭以副刊主任的角度分析《文艺城》。

一座城不可能一成不变,顺应数位阅读,《文艺城》于2022年4月启动文学播客《开卷》栏目,每期朗诵一首诗并配以名家赏析,为读者提供不同的读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