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起这位妈妈对儿子的未来发展有什么计划,丁慧卿笑说,她没有任何期望,所以也不会因为他比赛成绩的好坏而感到惊喜或失望。她关注的更多是儿子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享受,有没有收获。反倒是有时担心他训练过累,会劝他休息,经常是儿子自己坚持继续训练。
因为现实生活状况的特殊性,加上一家人经常需要世界各地趴趴走,难以找到一所学校能完全满足他们教育孩子的需求;夫妻俩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家庭教育,让三个孩子都居家自习、上网课,也达成共识不用任何学校的教材束缚孩子的思维:““我们要以自己的方式,为孩子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
爸妈不“虎” 放任孩子自由成长
从此小小墨士廉一头载进水翼风筝板这项运动,好胜的性格让他不断地钻研“如何在水面上飞得更快更稳”,从爸爸这第一位启蒙导师,一路上总会不断碰上同样玩水翼风筝板的“大人”,因为欣赏这孩子的认真和潜能而愿意带着他训练,就这样顺其自然地一天天变得更快更好。
“是他自己的决定。我只是告诉他,你要选择新加坡,不是只是说当兵而已;你要对这个社会的思想、文化 、习惯有认同感,你要感觉你真的是一个新加坡人。”
代表新加坡出征奥运是孩子的决定
延伸阅读
第一次看到丁慧卿时,她和我想象中的“虎妈”形象大相径庭。晒得黝黑的皮肤、不施粉黛,说话时非常有亲和力,采访过程中房间里也一直萦绕着她爽朗的笑声,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一位世界顶尖帆船运动员的母亲。 她的大儿子,下个月才满18岁的墨士廉(Maximilian Maeder),是帆船项目水翼风筝板的两届世锦赛冠军、三届世青赛冠军和最新出炉的亚运会金牌得主。这位瑞士-新加坡混血小将也是新加坡在巴黎奥运会上的夺金大热门。
在墨士廉还未进入国人目光之前,《联合早报》去年9月就与这个少年世界冠军做了专访,他这个国外长大的混血小男生全程用华语回答记者提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之后几次受访时一再提到“有个坚持只用华语跟他交谈”的妈妈,让人对这位“神秘妈妈”肃然起敬。
丁慧卿说,他们重视的从来不是学业成绩,而是生活技能和价值观,还有,教会孩子独立自主,培养自己学习、自己做决定的能力。
而此刻这位“神秘妈妈”就在眼前,亲自分享她对“跟孩子说华语”的坚持:“我是华人,我爸也是受中文教育的,我的三个小孩如果不会说华语,又怎么跟外公外婆沟通呢?”
“我们很重视语言,父母的语言孩子一定要学会,那就是爸爸的母语德语,妈妈的母语中文,还有用来跟别人沟通的英语。我们也把数学当成一种语言,是生活中无所不在、很重要的语言。”
年纪轻轻就被冠上世界冠军头衔的运动员,身上免不了要背负父母殷切的期望。但和这对爸爸妈妈交谈两个小时下来,居然没感受到丝毫望子成龙的期待或焦虑,一切尽是如此轻松自如的快乐和享受。
从两人在采访过程中谈到的生活点滴,不难看出,爸爸瓦伦丁(Valentin Maeder)和妈妈丁慧卿都绝不是虎妈严父,他们的育儿字典里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就是:“顺其自然”。
广阔的大自然提供了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最佳生活学堂;而这对父母除了充分善用辽阔的天地孕育孩子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有自己的坚持。
在采访结束前,我请丁慧卿送给其他父母一句寄语。她不假思索地说,要给孩子信心,让他们知道不管做什么,父母都会支持。
“我们从没想过要把他培养成职业运动员,只是跟着他的兴趣爱好,顺其自然就走到了奥运会这一步。”
未满18岁的帆船小将墨士廉,第一次踏上奥运舞台,却已承载着全新加坡人的奥运金牌梦。这个以大海为伴、非一般的阳光少年,有着什么样的成长经历?是什么样的非一般父母,让这个从没上过学的小孩,16岁就能充满信心地站上世界之巅,却始终保有一颗纯真谦卑的情怀?《联合早报》在巴黎奥运会开幕之前独家专访了墨士廉的父母,听他们分享儿子的成长经历。
她说起这话时,我不禁想起网络上的一个流行语“松弛感”,这种面对任何情况都能从容淡然的处世态度,在丁慧卿身上、大儿子墨士廉身上都能感受到。
“而且,文化很多时候是从语言才能了解到的,你不了解我的语言就不了解我的文化、看法和思想;我希望孩子能了解我的想法,充分体会我的出发点。”
也许正是有了父母给的底气,才有了今时今日在水上肆意滑行、充分展示天分和热忱的墨士廉。无论巴黎奥运会的成绩如何,相信他都会带着父母那句‘we’ve got you’,在他热爱的领域继续发光发热。
她笑说:“不管拿不拿奖牌,这还是一个经验,还是一个有意义的活动。如果只可以拿奖牌的人做运动员,那全世界都没有运动员了。”
墨士廉本次代表新加坡出征奥运,是新加坡在这届奥运会代表团的最年轻代表。在国际赛事上屡次夺冠的他也承载着新加坡的金牌梦,妈妈丁慧卿却对比赛结果看得云淡风轻。
爸爸是瑞士人,妈妈是新加坡人,代表哪个国家比赛是墨士廉曾面临的选择。跟过去无数个人生选择一样,丁慧卿也不干涉,而是鼓励儿子多和其他国手谈谈,了解在新加坡当兵的情况、加入新加坡团队后的训练情况,在掌握足够信息和对事态全面了解之后,让儿子自行做出“知情决定”。
只用华语跟孩子沟通的“神秘妈妈”
夫妻俩热爱运动,常常带着儿子们一起尝试滑雪、乒乓球、游泳、水上滑板等各类运动:“墨士廉一学会走路,就上了滑雪板,妈妈教他游泳时他还不到两岁。”
“有我们在呢”
“我经常跟朋友一起玩风筝冲浪,忽然心血来潮,也想看看这个小不点能怎么玩。” 就这样,六岁的墨士廉在爸爸的带领下第一次接触到风筝冲浪。10岁那年,晋级尝试水翼风筝板,一试就爱上了。
夫妇俩其实都是金融界出身,前半生各自在企业界打拼,婚后一起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经营潜水度假村,除了老大墨士廉,还有两个分别15岁和8岁的儿子。
点击视频,看墨士廉的非一般养成之路!
在普通人看来,墨士廉父母的“放任式”教育也许有些极端,但偏偏又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培养出了墨士廉这样一个自我要求严格的孩子,在天分和勤奋的加持下,短短几年就登上水翼风筝板之巅。
“就像我们家很喜欢说的,有我们在呢!(We’ve got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