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辉说,年过40以后体力不如前,决定投入轮椅篮球,毕竟这是团队运动,球员之间可互补。
黄冲平也曾积极邀请其他轮椅使用者尝试,不过大部分都没法突破心理障碍,没能继续在场上徜徉,这样的现实让黄冲平沮丧。
一眨眼,蔡崇辉也过了60岁,他坦承这个年龄已不适合竞技,但希望能以自己的经验帮助新人。
被大家称作“阿平”的黄冲平(46岁)是队内最年轻的身障球员。
新加坡轮椅篮球队成立已经超过30年。
上场五球员级数综合须在14分内
他认为这项运动无论身障与否都能参与,为了推广这项运动,几个年轻人开设了Instagram账号“wba_singapore”,分享球队的消息。
邱成华认为,碰撞型的体障运动,就像一种心理治疗,帮助体障人士克服恐惧。
如今球队骨干成员年纪渐长,好几人都年过六旬,最年轻的也已经超过45岁,人员不足导致他们无法组队参加今年的亚细安残疾人运动会。
白天蔡崇辉是德士司机,晚上他就在场上驰骋,可曾想过退出,有没有感觉到疲累?
直到2006年,一名义安理工学院学生因为意外导致不良于行,热爱运动的他在校内创设了轮椅篮球队,吸引了一批身体健全的学生参与,才改变了轮椅篮球后继无人的窘境。虽然这项课外活动现在已经没了,但其中一批学生与新加坡轮椅篮球队合流,毕业后仍继续参与轮椅篮球队的训练。
轮椅篮球无论身障与否都能参与,几个年轻人开设了Instagram账号“wba_singapore”推广这项运动。
采访当天,26岁的李伟尧与义安理工学院的校友们如常来到东南亚联合书院(UWCSEA)的体育馆,参与轮椅篮球对练。球队已经使用这个场馆十多年了,邱成华非常感谢校方提供场地,给了球队非常大的帮助。
蔡崇辉说,自己从十几岁开始运动,身体并不感觉疲惫,除了游泳、轮椅篮球,他还参加过渣打马拉松赛,乐此不疲。
小时候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脚瘦小无力的蔡崇辉(61岁)在队里属于3.5级。他是运动健将,少年时期开始游泳,1980年代代表新加坡参加远东及太平洋伤残运动会,并在游泳项目中夺得奖牌。
没有运动的人生,蔡崇辉完全不敢想象。他说:“以我的经验,运动对身体真的很好。工作有时候会有压力,觉得自己没用,运动会帮你建立信心,克服伤残的心理障碍。‘你可参加运动,为何不可以做工?’就成为一种生活的推动力。”
不过,轮椅篮球在体障运动中属于较多碰撞的一门运动,因而让新人却步。
1997年,蔡崇辉考取了救生执照后,曾在本地体障游泳队训练时担任义务救生员,看着叶品秀等优秀选手长大。
蔡崇辉不敢想象没有运动的人生
轮椅篮球速度非常快,在竞技赛场上,碰撞在所难免。
球队元老邱成华(63岁)告诉记者,黄冲平现在是队内速度最快的球员。他说:“当你克服了恐惧,你就天不怕地不怕了。”
李伟尧是在理工学院三年级那一年接触轮椅篮球,认识了一班好朋友,毕业后仍继续参与,大家感情就像家人一样。
在这里,无论体障与否,只要坐上作战用的轮椅,便平等了,彼此切磋球艺,偶尔组队出国参加交流赛,上个月他们才到峇厘岛参加比赛。
李伟尧说,一坐上轮椅,大家都平等了,他认真地说:“他们分分钟都比你厉害,一眨眼他们就超越你五米十米的距离。”
运动能帮人建立信心
球队由一群热爱运动的轮椅使用者组成,30年来如一日,每周固定练习两次,强身健体之余,也参加赛事。
身障与否都能参与
国际赛事的规则近似于一般篮球,不过规定每名球员必须根据身体情况分级。比如上身侧转有困难者为1级,上半身运动能力最高者为4级,场上五名球员的级数综合必须在14分以内,借此鼓励不同身体状况的球员通力合作。
从事园艺工作的他七年前因工受伤,无法行走。喜爱运动的他成为轮椅使用者后,丧失了自信。有一次他在地铁上遇到轮椅篮球队的成员,邀请他尝试,一番挣扎后,他战战兢兢地接受了。
克服恐惧 天不怕地不怕
黄冲平说:“不过习惯了之后,给了我信心,我现在完全不害怕了。”
刚开始使用轮椅,每次出门黄冲平都很害怕跌倒。到轮椅篮球的赛场,他更是不安。
李伟尧呼吁有兴趣者随时加入他们的行列。公众可电邮至lohnk@sdsc.org.sg向球队查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