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雇主也须支持工作与学习的融合。江莉莉指出,雇员得从工作中抽出时间来自我提升,这对雇主和员工来说都是一种机会成本。不过,如果学习能够与工作相结合,那么对于雇主而言,这是一项投资;而对于员工而言,这也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成果。

人们也须改变对休闲时间的概念,休闲活动不应仅限于看电视或通过度假来恢复精力,而应把休闲时间转变为自我提升的机会,积极致力于掌握新技能、建立人际关系和追求个人成长,把休闲和学习相结合。

延伸阅读

随着寿命的延长,职业生涯变得更长,人们将经历更多次的职业转型。因此,学习不应仅限于青年时期。

她说,由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学习方式不同,大学一般上会把同一课程的学生按年龄分组。不过,要是大学能创造一个能够促进各年龄层学生参与的学习环境,学生便能向不同年龄的伙伴学习,从而掌握不同的技能和汲取不同的经验。

作为“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纳丹系列讲座”第15任主讲人,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江莉莉教授以“大学重塑:为新世界塑造遗产与影响”为题,开展了一系列三场讲座。她在星期一(11月4日)发表第二场讲座,题为“十字路口:百年人生的大学”,阐述大学应如何转型,并在未来的百年中继续发挥作用。

为了使大学成为“百年人生”中的终身学习殿堂,大学应营造一个不分年龄的学习环境;人们应将学习与休闲相结合,雇主则应支持员工把学习融入工作之中。

江莉莉说,未来大学须是人们百年人生的终身伙伴,在推进终身学习方面,大学、雇主和个人都须做出转变。

除了支持终身学习,江莉莉还提出了三项大学教育转型的建议: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不局限于认知智能;培养机器无法复制的核心技能,包括人类的直觉、创造力和同理心,以及促进跨学科的深度学习,以应对未来更复杂的挑战。

江莉莉回应,实现这种转变确实需要更新整个社会的观念,但归根结底,人们必须相信培训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逐步实现变化。

江莉莉在10月8日发表的第一讲中,通过不同区域的历史,追溯高等教育的起源、早期高等教育与宗教的关系、大学世俗化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展示高等教育功能、普及程度和人们期望方面的转变。

有与会者提问,目前在本地似乎存在一种现象,即如果政府不提供津贴,成年人就不愿意投资于终身学习,该如何改变人们这样的思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