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义诊是新工大升格为公立大学10周年行善活动的一部分,同时是人力部保障、关怀与接触小组配合今年10月10日世界心理健康日,提升客工心理健康活动的一个环节,得到康侍(HealthServe)、Passion To Serve等多个客工援助组织、社会机构的支持。约300多名客工和志愿人士在西海岸公园参与义走、瑜伽、拔河等提高身心健康的活动。
星期天(10月13日)傍晚,在岛国西南的本茱鲁(Penjuru)客工休闲中心里,购物、聚会的客工络绎不绝,而在人群中的一个公共空间,林憶萍和她的学生正一对一地为客工,针对不同身体部位,做类似推拿的物理治疗。
延伸阅读
新工大四年级生林志艺(25岁)说:“我会向客工解释,倘若一个人的精神压力很大,会导致肌肉绷紧,增加受伤的可能性。”
两年前从缅甸来新的密蓬昂(Myat Phone Aung,27岁)在地铁工地工作,他说:“新加坡的整体环境很好,要说平日最担心的,恐怕还是我和家人的健康。”
在裕廊岛炼油厂工作的印度客工拉姆达斯(Ramadas Saravanan,40岁)说,在老家的父母患糖尿病,妻子没有工作,两个孩子都需要照顾,他是家中唯一收入来源。他略带哽咽地说:“我差不多每天晚上7点下班后,都会和家人一一进行视频通话,今天的活动给我带来了正能量。”
林憶萍在治疗的间歇告诉《联合早报》记者,物理治疗不同于推拿,属于西医范畴,不仅可对客工进行伤痛治疗,而且能通过肢体伸展运动帮助他们预防受伤,缓解心理压力。
“如果客工身患疼痛,势必会造成心理紧张,且影响注意力,物理治疗的目的就是创造一个从生理健康到心理健康的良性循环。”
林憶萍耐心地用英语为一名背部受伤却热爱踢足球的年青客工解释,须康复后才能重新进行运动——这是她当日治疗的第10名客工,而一旁的长凳上还有10多名客工等待治疗。
新加坡理工大学保健及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林憶萍放弃周末和家人相处的时光,带领20名学生为客工做物理治疗,改善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受访客工:活动带来正能量
人力部网站统计,本地客工的数量过去三年持续增加,今年6月达近114万,约占本地人口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