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亚英忆述,巴刹过去热热闹闹,但2000年过后,人潮慢慢减少,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不能说巴刹没落,而是现在的人选择很多,也更舍得花钱到商场买东西。年轻人现在来巴刹都来找吃的,很少是来买东西。”
当年做生意养家,如今开档过生活。
洪亚英说,四个孩子已成家立业,也鼓励他们退休享清福。“在这里开档可以打发时间。我们这个年纪能吃能做已经很幸福,不会累,这叫过生活。”
除非巴刹因清洗没开,否则夫妻俩每天早上7时就开始营业,直到下午3时30分左右才打样。
延伸阅读
洪亚英说:“还能做就做,退休不动,脑子就呆了。”
她告诉记者,以往商场的面巾、毛巾又贵又难找,很多人都是在邻里巴刹买这些日用品。“以前小毛巾三条1元,现在哪里还有这种价格。男装短裤以往三件10元,我现在卖这个价格,估计要跑路了!”
她也提到,年轻一代熟悉网购,老一辈就没有那么在行,还是习惯到邻里购物。“我想在巴刹做生意最不一样的就是人情味,很多摊主在这里也很多年了,大家一起从年轻变老,顾客也是。”
过去40多年,洪亚英(76岁)和丈夫黄应良(83岁)是大巴窑8巷巴刹和熟食中心的熟悉面孔,最初卖鞋子,后来转卖毛巾、睡衣和衣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