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雯说:“家暴不能被包容,但直接介入可能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因此由第三方,比如社区机构介入,确实能提供有效的帮助。”
延伸阅读
去年10月在防止家庭暴力中心的协助下,林慧雯为姐姐找到新住处,并安排医护人员定期到家里检查父亲的情况。从那以后,父亲和姐姐不再有冲突,偶尔在家庭聚会上见面,父亲还是可以见到姐姐,让事情终于有个积极的转变。
飞跃家庭服务中心主任兼资深社工陈敦琳说,有些看护者为了照顾家人离开工作岗位,但长期的照护压力往往让他们情绪失控。为此,中心会组织活动,帮助看护者纾解压力。
社区机构接手处理的案例为第一级(Tier 1),即一般上属于中低风险的虐待案;官方介入处理的第二级(Tier 2)案例,则属于高风险虐待案。
尽管年长者、弱势老人和弱势成人遭受虐待的案例相对较少,受访社区机构指出,不能排除有漏报的情况。
另外,18岁至64岁的弱势成人严重受虐案例,则从2021年的42起,减至去年的23起。当中,女性受害者较多,受害者往往行动不便,受虐时无法自我保护。
一些年长者因为依赖施暴子女的照顾,觉得举报家暴是件羞耻的事,甚至担心影响子女的未来,因此选择隐瞒实情。苏晓芳说,社工须花更多时间,与年长者建立信任,帮助他们放下戒心。
高风险弱势年长者的受虐案例,则呈下降趋势,从2021年的84起,减至2022年的50起,2023年进一步下降至42起。这类严重的虐待事件中,身体虐待是最常见的形式,男女皆是。
介入调查时,防止家庭暴力中心会先确认施暴者的动机,看看是故意虐待,还是因照护压力过大情绪失控,导致无意伤害年长者。中心还会评估施暴者是否有精神健康问题,或是否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过于严厉。
林慧雯(42岁,教师)的姐姐患有强迫症,经常对83岁的失智父亲动粗。父亲多次拨电话向林慧雯求助,但姐姐却认为父亲在告状,态度变得更加恶劣,父亲甚至曾因此受伤入院。
虽然涉及弱势成人和老人的案例,比虐童和虐待配偶案例来得少,但防止家庭暴力中心(PAVE)个案服务主任兼资深社工苏晓芳告诉《联合早报》,虐待年长者案例容易出现未举报的情况。这是因为发现虐童的管道较多,比如幼儿园和学校,而很多年长者则长时间待在家中,施暴儿女都不允许他们踏出家门与外界接触。
强迫症姐姐动粗虐父 教师求助第三方化解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星期四(9月26日)首次发布家暴趋势报告。由于乐龄和医疗机构提早发现,并转介到社区机构,去年由社区机构处理的中低风险虐待年长者案例有297起,比2022年略增三起,2021年则有283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