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卫生科学局的数据,去年有超过7万7000人捐献了将近12万3000单位的血液。随着人口老龄化,新加坡对血液的需求不断增长。预计到2030年,年用血需求将达到16万单位。

血浆可以在-35℃下保存长达一年,红细胞则只能保存六周,而血小板的保存期最多只有七天。

每天上午10时到11时,来自不同医院的工作人员会前往卫生科学局,领取他们所需的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林明顺摄)

预计到2030年 年用血需求将达到16万单位

O型血库存往往在节日和长假期间下降

血液不仅在手术和紧急情况下至关重要,对诸如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疾病的治疗,也发挥着关键作用。患有这些疾病的人不能正常产生足够的红细胞,因此需要定期输血来维持健康。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道,夏明珠(49岁,客服人员)舒适地坐在捐血椅上,没有一丝不安。护士微笑着为她准备器具,同时轻声询问她的身体状况。

延伸阅读

卫生科学局血液处理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使用机器分离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林明顺摄)
从卫生科学局送到新加坡中央医院的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将重新检查并排列整齐。(林明顺摄)

每天上午10时到11时,来自不同医院的工作人员会到卫生科学局,领取医院所需的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这些血液制品整齐地装进冷藏箱,以确保它们能安全无损地运输。

血浆可以在-35℃下保存长达一年,而血小板的保存期最多只有七天。(林明顺摄)

捐血活动结束后,冷藏箱送往卫生科学局(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 HSA)血液处理实验室。工作人员依次打开冷藏箱的盖子,露出装满红色液体的透明包装袋。

夏明珠每年定期捐血一到两次,并已持续了20多年。她捐血的理由很简单——帮助他人。旁边的献血者也都安静地躺着,一些人闭目养神,一旁的工作人员则将一包包血液整齐地装进冷藏箱。

血液送到卫生科学局后,血液处理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前测量每个血袋的温度,以确保它们都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下一步操作。(林明顺摄)

穿着一次性纸质实验服的工作人员仔细检查这些手掌般大小的血袋,每一个都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标记。随后,血袋整齐地排列在工作台上,以做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血液由三种主要成分组成: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捐献者可以捐出完整的血液,称为“全血”捐献,或者仅捐献血小板和血浆。在节庆假日期间,例如农历新年或斋戒月,献血量可能会减少达20%。这通常是因为人们忙于准备庆祝活动或在度假。

分类好的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会送到冷藏室保存,其中红细胞只能保存六周。(林明顺摄)

虽然通常有足够的血液储备以应对这些时期的需求,但部分血型的库存可能会降至较低水平。卫生科学局发言人说:“大多数时候,我们可以满足最低库存要求。然而,特定血型的库存,例如O型血,往往会在节日和长假期间下降。”

新加坡中央医院的护士将装有匹配血液的冷藏箱送到病房,供有需要的病人使用。(林明顺摄)

此时,卫生科学局血液处理实验室的工作已经开始,这个实验室与抽血中心仅一墙之隔。卫生科学局血液处理实验室会从总部以及各大捐血中心收集血袋,每天平均处理400包捐献的血液。

这是因为O型血是新加坡最常见的血型。此外,O型血适用于血型未知的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尤其重要,也就更容易受到影响。卫生科学局常年维持至少九天的血液量,以确保有足够的血液来应对任何民事或医疗紧急情况。

这些血液制品整齐地装进冷藏箱,以确保它们在运输过程中安全。(林明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