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启动的法律意识周,由五个社理会和新加坡法律义务办事处联办。过去10年来,这项常年活动通过340多场法律会谈接触了超过1万5000人。此外,社理会与法律义务办事处合作在社区开办法律诊所。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星期六(9月21日)为第10届法律意识周主持开幕时致辞说,周遭有许多人坚信且热衷于推动可持续发展,人们可以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包括无偿的法律服务来支持他们。
延伸阅读
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当义工的过程让我真正觉得自己是律师,因为我是在伸张正义,不掺杂任何商业考量。”
唐振辉说,要做的是让法律走进邻里,到达最需要法律者所在的地方。对于那些不熟悉甚至是害怕法律的人,要他们到珊顿道或罗敏申路的律师事务所去,有时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10届法律意识周 触及逾1万5000居民
配合法律意识周主办的多场实体和线上研讨会已于星期一(16日)开始,直至11月6日。涵盖的课题包括,法律如何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环境免受污染等,以及一些普遍的社区课题如家暴、离婚和遗嘱规划等。
他以这个小故事为例说,虽然政府制定了许多远大的计划和目标,如绿色发展蓝图和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但有时更重要的是人们每天能做些什么来帮助我国达成目标。
他因此认为,今年的主题“法律与环境——为未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社区”选得非常及时。因为法律可以赋权予人们,提升人们对课题的了解,并提供一个可持续接触社会课题的平台。
社区发展理事会法律意识周(Law Awareness Weeks@CDC)每年都会聚焦于一个课题,今年侧重的是环境法。
李伟扬律师(60岁)在社区法律诊所义务服务10多年,除了提供法律咨询,有时也会无偿代表来咨询的居民打官司。
也是马林百列集选区议员的唐振辉曾在走访选区时,遇到把门前蓝色回收桶当垃圾桶来用的居民。
“只要看看今天的天气,先不去管其他国家,看看新加坡就好,就会意识到环境相关问题迟早会出现,而且可能来得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快。”
有些环境相关问题虽然并非急须找出答案,但迟早成为须要解决的问题。普及环境法有助人们多些了解和正视可持续发展课题,满足新加坡和人们未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