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工程都在用地红线(boundary line)和原有的地下层范围内进行,减少了地面扰动。也是巴马丹拿顾问有限公司董事的杨海量指出,重用桩体的好处还包括降低工程费、缩短工程期、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减少工业垃圾。

这块地皮周围都是高楼大厦,原有的地下层墙体距离地铁隧道也只有六公尺,提升了建筑工程的难度。

建设局结构工程署高级署长陈俊阳告诉《联合早报》,旧楼拆除重建的过程中,原有的桩体往往被留在地底,而本地之前并没有针对安全重用桩体制定的准则和指导原则。

地基得加入新桩体是因为新办公大楼占地较大,而中央公积金局大厦的主要楼体则集中于地皮的一侧。

罗敏申路的办公楼CapitaSky在建造时,重用了原有地基里的全部桩体,因而少用了8400公吨的水泥,还减少37%的碳排放量,是本地永续建筑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设计时以安全为首要考量 未用尽原有桩体承载力

建设局同CapitaSky项目团队合作制定相关准则,并将其规范化,过后发出通告通知建筑业者,目的在于支持建筑业转型,通过减少使用新桩体,取得更高的生产力和维护环境永续。

通告于2019年9月发布后,至今已有七个建筑项目获批准重用桩体,另有数个项目在初步研究阶段咨询过建设局,研究重用桩体的可行性。

建设局在CapitaSky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同项目团队紧密合作,制定了重用原有桩体的设计、检查、测试和监测方面的准则与制度。建设局过后规范了相关准则,并发出通告通知建筑业者。

他还强调,项目团队在设计时以安全为首要考量,没有用尽原有桩体的承载力。

CapitaSky的原址为中央公积金局大厦,地基里有186支钻孔灌注桩。旧大楼于2017年拆除,重新发展为29层楼高的甲级办公楼。钻孔灌注桩作业指在应该打桩的地方钻一道深孔,把扎好的钢筋放进孔内,然后灌入水泥。水泥凝结后就会形成桩体。

CapitaSky是本地首个重用所有钻孔灌注桩(bored piles)的重新发展项目,只在原有基础上加入少量的新桩体。该项目取得杰出建筑成就,赢得建设局的优秀设计与工程安全奖。

负责工程师杨海量解释,如果要拆除原有桩体,除了费时,也具有一定难度,项目团队须确保在安全的情况下展开拆除工程。在仔细研究后,他建议重用全部186支原有桩体,并添加42支新桩体。此外,原有的地下层墙体和楼板也获得保留。

建设局与团队紧密合作 规范业界设计建造准则

延伸阅读

“每个重新发展项目面临不同的状况和挑战,工程师须全面考虑,才能肯定重用桩体是否安全及可行。比如说,桩体如果长期受海水、潮汐或腐蚀性化学品的侵蚀,就可能不适宜重用。工程师必须小心评估利弊,才做出决定。”

建设局希望CapitaSky的例子,能鼓励更多建筑工程资格人员(Qualified Person)考虑重用桩体,以更高效和永续的方式来展开建筑工程。

“科技与技术进步使到工程师如今能展开检测,准确核实原有桩体的状况,而不只是依靠竣工图和记录,尤其是这些记录可能已经找不到或不完整。

在重用桩体前,项目团队必须先对桩体展开一系列详细检测,例如水泥强度,确保它们符合现有的设计准则。项目团队也同日本清水建设科技学院合作,通过超声波反射测试和钻孔测试等,测量桩体的承载力、大小和长度。

陈俊阳指出,由于以往没有相关指导原则,重用桩体的做法并不常见。在CapitaSky之前,另有一个乌节路一带的建筑项目也重用了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