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雇主和女佣告诉《联合早报》,双方在相处初期多少遇到过沟通上的问题,消除障碍的关键是不断学习和磨合。
调查发现,雇主最希望女佣提升的三大技能分别是英语、急救和年长者护理,而帮佣也最希望在这三大领域接受培训。
当天,职总属下家庭佣工中心还与医疗保健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为本地帮佣试行推出年长者护理相关培训。医疗保健学院由职总就业与职能培训中心、保健服务雇员联合会及职总恒习联合成立。
根据人力部截至去年12月的统计,本地外籍帮佣数量超过28万6000人,高于疫情前水平,约占本地总客工人数的四分之一。
延伸阅读
她说:“非常感谢你们对本地经济做出的重要贡献,如果没有外籍帮佣,不少本地人在工作时就会有后顾之忧,我的家里也不例外。”
本地外籍帮佣近29万人 约占客工人数四分之一
“我常常耐心地带她到巴刹、小贩中心和咖啡店了解不同食物原料的英语名称,有时也会和她分享一些YouTube上的美食烹饪视频,我的婆婆也会为她示范如何煮饭,好在她学得很快。”
12年来,本地雇主黄碧珠(82岁,退休人士)和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女佣塔希里(Tasiri,35岁)不断磨合,终于发展出两人都感到舒服的沟通模式。
黄碧珠和塔希里的相处,完全契合一项最新主仆关系调查的发现,即本地雇主最希望帮佣提升英语能力,而帮佣也最想接受英语培训。
全国职工总会属下的家庭佣工中心在星期天(6月2日)举行的劳动节答谢外籍帮佣活动上,公布了这项调查结果。该调查于今年4月至5月通过网上方式进行,受访者包括257名本地雇主和2288名在本地工作的外籍女佣。
全国职工总会副秘书长詹惠凤在活动上对现场约1000名外籍女佣说,背井离乡的生活并不容易,要融入一个新家庭也常会有各种烦恼。
黄碧珠说,当塔希里刚来新加坡的时候,英语并没现在这么流利。“当年,我从书局买了学校里使用的英语练习册,每晚花上半个多小时,让塔希里做习题,我再为她批改。”
对于黄碧珠每日所设的“额外作业”,塔希里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反而心存感激。她用英语告诉《联合早报》记者:“我来新加坡之前只在中学学过一年英语,由于只是些皮毛,所以刚来的时候觉得很难用英语沟通。所幸,雇主的耐心指导让我渡过了难关。”
雇主也希望帮佣掌握急救与年长者护理技能
马淑清(48岁,银行经理)是另一名耐心的雇主。尽管她的菲律宾女佣拉斯科(Jaynalin Lasco,47岁)15年前初来报到时,简单的英语会话不成问题,但并不熟悉本地口音和年长者的说话习惯,对于一些食材和居家物品的英语名称也感到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