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别公司的内部商业考量,本地农业有一些业者退场一些进场,但农场数量在过去三年大致持稳。新加坡食品局继续致力于提升本地农业和水产养殖业,将与本地业者密切合作,提供所需的支援和资源,协助它们克服挑战。当局会继续留意气候变化、消费习惯和人口结构改变等趋势,定期检讨食品保障策略,确保合时宜。”

食品局受询时说,由于本地食品农业还处在发展初期阶段,加上土地与资源有限,30·30愿景其实是个要求非常高的目标。尽管有许多外部因素阻碍农场发展,包括冠病疫情导致的工程延误,以及运营成本持续较高,但我国自2019年起在发展高效农场生态系统、利用科学和科技提高产量、场地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已取得进展,同时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延伸阅读

食品局说,它将继续留意这方面的发展趋势,为业者提供所需的支援,提升本地农业和水产养殖业。

裕廊集团受询时说,集团在I.F.F.I停业后,今年4月已收回该公司在大士JTC Space的两个单位。

当局在答复中也说,除了政府的支持,本地农产业者也需要消费者的支持,确保市场对本地农产品的需求强劲。

刚关闭的I.F.F.I曾获食品局的基金资助,包括农业食品业转型基金。当局未透露资助额,只说正按照合约条款向公司取回发放的拨款。

本地去年有115个种植蔬菜农场

他说,随着林厝港农地发展计划料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成形,接下来几年或是评估30·30愿景的节点。对于我国能否如期实现此愿景,更关键的问题是我国是否打下良好基础,农产业是否往正确方向迈进。

我国于2019年定下“30·30愿景”,争取在2030年之前提高本地农业生产力,以满足国人30%的营养需求,使本地农产在食品供应中断时可起到缓冲作用。然而,近来这个领域相继有业者结束营业或缩小规模。例如,种植蔬菜的本地室内农场I.F.F.I不久前停业,关闭了在大士占地约3万8000平方公尺的农场。

根据食品局,本地去年有115个种植蔬菜的农场,2022年和2021年分别有111和113个。陆地和海上渔场去年共有131个,2022年和2021年分别有136个和137个。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5月初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指出,冠病疫情打击了包括农业在内的众多领域,所造成的冲击还需时间才可稳定下来。

近期本地几家高科技农场接连停业或缩小规模,令人担心我国针对粮食保障的“30·30愿景”受挫。不过新加坡食品局说, “30·30愿景”本就是个非常高的目标,尽管有业者退场,但也有新农场开张,本地过去三年的农场数量大致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