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保育工作须多管齐下,除了促进教育与研究,也有赖政策提供法律框架与保障。逾百国代表去年在联合国保护公海生物多样性大会上,就国家管辖范围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协议达成共识,制定国际框架来更有效地保护公海。截至今年4月30日,共89个国家签署、四个国家核准。
避免生物多样性丧失 必须紧急行动
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淡水鱼种面对灭绝的风险,圣淘沙名胜世界S.E.A.海洋馆预计明年起与亚洲其他海洋馆合作,推广针对40多种属极度濒危的亚洲淡水鱼的研究与教育工作。
德比夏尔认为,各国正视保护海洋的重要性是朝正确的方向,但等协议生效,即在60个国家签署和核准,还要一段时间。“别误会,拟定公约是令人鼓舞的,我全力支持,但避免生物多样性丧失需要采取紧急行动。”
德比夏尔说,海洋馆与国大合作的项目之一是培育并重新引入白海胆(White Sea Urchin)回自然栖息地。“白海胆未必是引人瞩目的物种,但它是海洋生物链的重要组成。保育不能仅聚焦具魅力的物种,海洋馆的挑战也在于让公众更关心其他(缺乏魅力)的物种。”
S.E.A.海洋馆及海豚园体验主任德比夏尔(Nick Derbyshire,49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淡水鱼陷入灭绝危机的迹象越发显著,各社会意识到保育它们的任务刻不容缓。“关注亚洲淡水鱼也因为它们的灭绝,对本区域的人们有更直接影响,更容易产生共鸣。计划涵盖的淡水鱼种类会在日后公布。”
他说,虽然社会普遍对保育的意识更高,但认识可以也应该更深入。“例如,人们知道塑料对环境不利,但未必能解释具体为何不利,或判定是否在任何情况使用塑料都是不可取的。海洋馆的任务之一是要深化公众对环境的认识。”
2022年,名胜世界承诺注资1000万元支持名胜世界—新加坡国立大学实体实验室(RWS-NUS Living Laboratory)和旗下研究。合作计划将聚焦两大领域,一是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另一是开发去碳和基于自然的有效能源方案。
德比夏尔说:“我仍对保育工作感到乐观,若不这样做,很容易陷入停滞不前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