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路交通管理局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指出,补贴额预计会减少,可归因于几个因素,其中包括部分巴士配套在新合约条款下的服务费下降,以及乘客量在疫后持续回升。

根据陆交局提供的数据,自2016年9月公共巴士路线全面采用发包经营模式以来,巴士配套所需补贴便逐年增加,在疫情暴发后因乘客量锐减,更是显著攀升,2020财年增加9.8%至11.2亿元;2021财年进一步增至11.9亿元;2022财年则首次回落,达10.3亿元,仍稍微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例如,合约目前要求巴士业者每趟车须间隔八分钟至15分钟,与其硬性规定,政府可考虑根据实时乘客数据,设定动态的出车间隔时间。这有助在特定路线、乘客量较低的某些时段,减少巴士空车运行的数量。反之,需求量很高的时段,则能安排巴士更频密地穿行。这既能降低营运成本,又能提高服务质量。

此外,王崇基也认为,当局还须刺激乘客量及调高车资;公共交通理事会往年在车资增幅方面一直都比较保守,要是政府担心补贴会膨胀,就须要上调车资,并同时针对低收入者提供更多帮助。

学者:可通过重组巴士路线来进一步减少补贴

研究交通经济学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高级讲师王崇基说,要进一步减少对巴士配套补贴,当局可考虑修改巴士配套合约条件,使它更有效率。

我国2014年宣布根据地理位置,把全岛的巴士路线分成14个配套,并于2016年9月起全面采用发包经营模式,由政府出资购买和更换巴士,从票箱收到的车资收入则全归公家,用于支付巴士公司一笔服务费,让它们提供穿行更频密的服务。

他认为,如果有一个很好的价格基准,最好是通过谈判来敲定合约条款,而不是重新招标。预计不时还是有必要进行一些招标,以建立或重新建立市场基准。

根据政府2024财年预估开支,交通部在本财政年的发展开支预算,预计将减少4.1%,从25.5亿元减至24.5亿元。这主要是因为巴士配套所需的补贴减少。

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23财年数据还未出炉。

随着部分公共巴士经营配套的服务费下降,加上乘客量自冠病疫情后持续回升,带来更高的车资收入,政府为巴士配套投入的补贴额在2022财政年首次下降,预计这样的情况在本财年还会持续。

延伸阅读

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2019年11月起,陆交局首次同时为两个巴士配套的经营权一起招标,业者可选择竞标两个巴士配套,或为个别配套出价。当局会根据竞标价,决定是否把两个配套颁给同一个业者或让两个业者得标,以从中选出最具竞争力的投标书。

新加坡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黎华德(Walter Theseira)指出,招标为价格提供了市场基准,然而,不论是对陆交局还是经营者来说,这都是有风险和昂贵的工作。

此外,合约即将到期的巴士配套,例如由Go-Ahead新加坡经营的罗央配套,则获得陆交局直接延长多三年,而不是在约满后再次开放给市场竞标。由SMRT管理的蔡厝港—武吉班让配套,以及兀兰配套,也获得陆交局延长三年至2026年8月。

上述举措都有助控制巴士配套服务费的涨幅。

黎华德指出,陆交局可通过重组巴士路线来更好地使用巴士资源,以进一步减少补贴,不过这在政治上会有很大的影响,之前每次要调整巴士服务都会出现一些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