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候变化秘书处去年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达5770万公吨,写下历来最高。我国的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是最迟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

据国家环境局网站资料,政府原本计划去年下半年公布上述框架的细节。

碳税上调将导致有关企业的运作成本上涨。政府将为这类企业提供津贴,帮助它们抵消部分,而非全部的碳税。政府会根据业者的减排计划及节能方面的表现,审核和调整津贴数额。津贴期限则视国际情况和去碳科技的发展而定。

政府为协助能源密集型企业,缓解碳税调高的冲击所制定的津贴框架,详情预计一年后公布。

陈诗龙:当局须避免敏感商业信息曝光

陈诗龙说,政府会在适当时候公布津贴额等细节,但他提醒,当局也须考虑到,如何在透露有关细节时,避免一些敏感的商业信息曝光,毕竟在相关领域的企业数量并不多。

延伸阅读

政府在2022年宣布从2024年起分阶段调高碳税时,也透露会制定产业过渡框架,通过提供津贴,给予面对外国竞争的能源密集型外贸(Emissions-Intensive Trade-Exposed)企业,多一些时间减排或发展洁净科技。

政府希望通过这些辅助措施,在过渡期间协助业者减轻一些税务负担,支持业者减排和投资洁净技术,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企业把业务迁至其他气候政策较宽松的国家。

新加坡于2019年推出碳税,截至2023年维持每公吨五元的税额。为加速减排,自2024年起,我国分阶段上调碳税,2024年和2025年每公吨的税额增至25元,目标是到2030年增至每公吨50元至80元。

每年排放2万5000公吨及以上温室气体的设施都须缴纳碳税。根据国家气候变化秘书处网站资料,本地约50个能源密集型的设施须缴付这个税务,包括发电厂、水供设施、废料管理设施和大型制造业者。目前,经济发展局就制定这个框架联系超过20家企业。

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星期三(4月3日)在国会上回复工人党议员何廷儒(盛港集选区)询问时说,制定这个框架的工作在进展中,政府估计约一年后可以公布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