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德小学的小六生韩雨辰(12岁)是第一年参赛,她说题目比自己想象中难。“小学组同样有本地方言,多数是福建话,我只能看上下文的意思来选最合适的答案,一些看图猜成语的题目也比较难。”
在育能小学教华文已有20年的教师潘慧珠(49岁)指出,平常上课的时间有限,因此无法教学生太多课本以外的内容。“这个比赛可以让学生从中认识到更多本地文化,弥补学校课本欠缺的内容,所以我很鼓励学生参加,他们在学的过程中也非常开心。”
初赛成绩3月27日揭晓,小学组表现最好的六所学校将晋级决赛,中学组则是六所学校晋级半决赛,争取决赛的四个名额。半决赛与决赛将于4月27日在榜鹅综合社区中心(One Punggol)广场举行,公众和亲友团可到场观赛。
“有的学生说,考题里的方言只有阿嬷讲过的他才会。其实我也很鼓励他们多接触本地方言,因为我的父母也是说海南话,这不会阻碍我们去学好华语,学好方言反而可以拉近跟家人的关系。”
初赛成绩3月27日揭晓 半决赛与决赛4月27日举行
比赛出方言题目 教师:鼓励学好方言 拉近与家人关系
第11届全国华文大比拼星期六(3月9日)在南洋女子中学举行初赛笔试,吸引了165所中小学的约2400名学生参赛,是历来规模最大的实体赛事。
全国华文大比拼由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与南洋女子中学校联办,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联合呈献,豆趣(Do Qoo)鼎力赞助,并获得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全国翻译委员会和讲华语运动的支持。美禄(Milo)为初赛提供饮料赞助。
来自国家初级学院的中四学生邱辛慧(16岁)受访时也说,由于父母都是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所以平时很少接触到本地方言。例如,有一题问的是:他美国留学10年,英语能力肯定“bo beh zao”,好得不得了,请问这句福建话里提到的动物是什么?
南洋女中的章一茗(16岁,中四生)在通过校内选拔赛后,成为学校的10名参赛者之一。她去年曾在华文大比拼中获得个人优异奖,但是今年本地方言和翻译的题目对她来说出乎意料地多,相对而言中国文学题则变得较少,因此她对自己今年的表现并不是很有信心。
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青少年受众工作群总编辑陈能端说:“今年报名参与大比拼的学生人数创下实体赛的纪录,说明这项活动已经成功地建立口碑和品牌效应。我们乐见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前来挑战自我的同时,也进一步发掘华文华语的美好。这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圣婴中学华文教师周芳源(50岁)告诉记者,学校几乎每年都会派队参加华文大比拼,高级华文班的学生对这项赛事特别感兴趣,为了比赛还会抽出课外时间来进行培训。
全国华文大比拼今年迎来2400名学生参加,创下这项赛事实体比赛参赛人数的最高纪录。初赛结束后,学生受访时说,有关本地方言与翻译的考题最有难度。
乐赛小学小六生张歆墨(12岁)也觉得看图猜成语的部分较有挑战,例如图中有一只老虎从笼子里出来跑到山上,打一成语。“另外还有词语接龙的部分,包含了很多民间习俗、俗语和谚语等,例如‘牛郎织女’,再接‘女娲补天’,我觉得非常有趣。还有中英的翻译,这些都是课堂上没有的题目。”
延伸阅读
“这些方言我只能靠猜的,另外还有一些字想不起来怎么写,比如一颦一笑的‘颦’。不过参赛的体验还是很好,至少知道自己哪里不足,以后会加强这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