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纳入以哈冲突的内容,受访教师认为,有必要让学生接触国际时事,并且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新加坡种族和谐来之不易,这也是课程的初衷。
她说,同其他课题相比,以哈冲突的教学过程没有呈现特别的困难,学生能够对难民不幸的遭遇产生共情,并且希望伸出援手或者帮忙祈祷。“我认为学生们有必要了解新加坡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国际的时事,更加珍惜我国种族和谐的环境。”
教育部长陈振声星期一(3月4日)在国会中做出了回应,教育部会针对不同年龄层学生改进教材内容,并在教学、教案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支持。
她说,学生能够从网络和社媒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这堂课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空间,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导学生如何判断信息真伪,并且强调社会凝聚力的重要,而不是追究对错。
凯鲁妮萨说:“让学生思考发生在他们周围与世界的事件是必要的,不能让学生只活在自己的世界。”
高中教师:课程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导如何判断信息真伪
陈振声在国会答复时举例说,不同年龄层的学生从这堂课中都有积极的反馈与收获,一名小六生从中更加珍惜新加坡的和平与种族和谐;中学生向教师了解冲突背景,对双方无法和解的局面感到难过;初院的学生则表示这堂课给了他空间,对这个议题展开思考。
资深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思考周围与世界所发生事件
莱佛士书院理解与写作教师翁毓汶(35岁)也接受了专门的品格与公民教育训练。她说,在授课前,校长与学校领导为教师们讲解了课程重点,教师也会相互交流可能遇到的情况及解决方案。
拉丁马士小学教师王微婷(48岁)已顺利向小五和小六四个班级的学生开展了这堂课。教学时,她在白板上写下了:尊重、同理心、同情心及和谐四个关键词,引导学生交流思考。
该校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教学。校长先在周会上分别向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介绍以哈课题,讲解新加坡对事件的立场、引导学生如何核查网上信息等内容。教师之后才在品格与公民教育课上与学生讨论,每一班有两名级任教师。上周,四名家长支援组的家长也旁听了课程,并表示理解课程的用意。
有超过10年教学经验的马来文教师凯鲁妮萨(42岁,Khairunisak binte Hussain)在云锦中学任教。她受访时说,学校领导与所有教师讲解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之后再让教导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的教师分组进行讨论和试教。她本身接受过专门的品格与公民教育培训,负责向低年级教师示范教学,并与同事讨论如何应对学生的反应或可能提出的问题。
延伸阅读
教育部在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中纳入以哈冲突课题近日引发众议。一些网民认为,教学课件的内容是中立的,但不同年龄层学生对于这一争议性课题的理解程度不同,不同教师在立场、表达及引导上,也可能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