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及新闻部在2022年10月至去年2月进行上述调查访问,共有810对青少年和父母参与。所有受访青少年每个月至少玩网络或电子游戏一次,其中47%每天都玩,且通常每次超过两小时。
受访家长中,只有48%准确预计孩子花多长时间打电玩。有54%家长会限制孩子打游戏的时间,但调查发现这并不足够,24%的青少年会向家长撒谎打电玩的时间。
若处理得当 青少年打电玩益处多
杨莉明在会上说,每一代家长都有不同的顾虑,现今青少年的家长可能不太了解电玩,更不知道在这方面如何与孩子沟通。数码益终生将继续推出相关的工作坊、网络研讨会和家庭活动等,教导家长如何在孩子的不同生活阶段中帮助他们安全地使用科技。
此外,政府也将同社区机构及业者合作,探讨如何打造更安全的网络环境。
延伸阅读
另外,有38%的青少年接触到粗俗或暴力内容,其中玩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青少年更常接触到这两类内容。
配合今年2月的国际互联网安全日,通讯及新闻部星期二与媒体通识理事会(Media Literacy Council)、业界、家长和青少年代表进行对话。
本地近两成的青少年在打电玩时遭受霸凌,但只有一半会举报或寻求援助,仅一成会告诉父母。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推出新的指导材料,帮助家长对孩子打电玩有更好的了解,并给予适当的支持。
青少年打电玩存在一定的风险,但若处理得当,也有很多益处,包括加强认知与动作技能、促进社交和创意力等。为了帮助家长更好了解和支持孩子打电玩,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将陆续在数码益终生(Digital for Life)、凝聚家庭理事会(Families for Life)和教育部的家长平台上,推出相关指导材料,方便搜索和参考。
尽管如此,只有一半的青少年会在电玩平台上举报或寻求援助,仅8%会告诉父母。
触爱社会服务首席转型官林菁清说,冠病疫情期间因电玩等相关课题而求援的家长和青少年人数激增,近期也没有缓减的迹象。“我们也注意到,受影响的青少年年龄越来越小,所以须要更早应对,甚至从孩子在幼稚园就开始。”
本地首个针对青少年电玩进行的调查显示,13岁至18岁的青少年当中,有17%在打电玩时曾遭受霸凌。这包括来自其他玩家在聊天中的言语霸凌,以及在游戏过程中被孤立或针对等。
通讯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星期二(2月13日)在一场关于电玩安全的对话会上宣布这个消息。
近年来,本地青少年通过电玩平台接触到极端主义等有害内容有增多的趋势,2015年至2023年6月之间,共有11名不满21岁的新加坡人接获内部安全局禁令,2015年之前仅有一起。
六成家长不太了解孩子跟谁打电玩
36%的受访青少年偶尔或经常跟陌生人在网络上打电玩,14%还会在电玩平台以外和陌生人交集,包括分享个人信息或碰面,这使得青少年遭利用或诈骗的风险增高。对此,60%的受访家长表示不完全了解孩子和谁打电玩。
腾讯国际公共事务高级经理刘以乐就说,电玩应是好玩和安全的,公司为此制定相应的年龄限制,并过滤玩家在聊天室里的不当言语。玩家若遭受任何不当待遇应举报,公司人员会密切关注且第一时间针对违反准则的玩家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