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同政府部门受各自条例局限,单一部门很难迅速解决类似的问题。
“我理解每个部门所管领域不同,需要多方配合协调,但这样效率太低,对猫的保护可能也不够及时。”
就在记者写这篇侧记时,瓦提又发来一个网民的投诉,指在另一处组屋的走廊,又有人笼养多只猫。“我们该向谁反映,才最有效呢?”
许多邻居听闻记者来意后,下意识摇了摇头,无奈地指出他们虽然受到猫只的影响,且也曾向当局反映,但并没有很大改变,他们也只好看在邻居情分上,尽量忍受。
当局过去不是没有采取过法律行动,尽管法令明确规定,组屋内不得饲养猫只,违法者最高可被处以4000元罚款,但大多数时候,建屋局对于在组屋养猫者还是柔性处理。
例如,组屋走廊的问题,一般是由负责该区的市镇理事会而非建屋发展局解决。若动物没有遭到虐待或可能有生命危险时,动物与兽医事务组也很难强行执法。
记者初次走访时,虽然猫笼附近的地面还算干净,但五米外就能闻到浓烈的气味,风起时味道飘散更远。据邻居说,以前的臭味和卫生问题更加严重。
据观察,很多邻居都在铁门上安装挡板,防止猫只遛进屋内。
爱猫者瓦提说,她救助猫只多年来,求助无果的情况遇到不止一次。她担心,随着当局计划在明年实施猫只管理框架,解除历时34年的“养猫禁令”,类似的问题可能会越来越多。
延伸阅读
阿裕尼弯楼道笼养猫事件虽然得以解决,不过从投诉到解决前后耗时近一个月,甚至需要多个有关部门和机构的人员几次上门,如此“大费周章”,也难怪邻居们选择隐忍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