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照回收业者共163家 环境局:足以应付
新加坡国立大学循环经济工作小组主席、工程学院教授锡然·罗摩克里希那(Seeram Ramakrishna)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电子产品是生活必需品,有时也用于凸显身份地位。但是电子产品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消费者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更换产品。此外,各领域也通过电子化来提高效率。这些都是电子垃圾逐年上升的原因。
“可以想象,30年前的便携式电脑与今天的相比是十分巨大的。如果未来的产品能融入更袖珍和便携等设计,将有助减少垃圾量。”
他指出,电子产品丢进垃圾箱后就淡出人们的视线,垃圾量被“隐形化”可能使一些人以为垃圾问题没有那么严重。“提高公众对污染的意识十分重要,良好的回收习惯应该从小培养。”
新加坡管理大学综合学科学院助理教授黄耀辉指出,垃圾若没有妥善处理,有毒金属可能渗入土壤和水管造成污染。日益剧增的电子垃圾量应该正视。
“公司在全岛设立672个电子垃圾收集站,垃圾集中后会送往回收业者处进行分解和加工,提炼成有价值的材料。我们正和业者合作,加强回收的能力。”
延伸阅读
八成电子垃圾是大型家电
公司设立的收集站也从原本的11个,增至23个。
我国自2021年7月实施“制造商延伸责任”制度,规定电子产品制造及进口商必须妥善回收与处置电子垃圾。政府早前委托欧绿保电子废弃物智能回收(ALBA E-Waste Smart Recycling)公司(简称欧绿保),负责回收和再循环制造商所售出的受管制电子产品。
截至今年7月10日,本地共有163家持照电子垃圾回收业者。其中一名业者KGS的总监郑琪铭说,公司在今年首七个月已处理8万1108公斤电子垃圾,与去年全年的1万4420公斤相比,飙升462%。当中,小型厨房电器最常见。
国家环境局受询时,没有透露我国2019年至2022年的电子垃圾生产量,但重申本地有足够的回收业者,能够妥善处理制造商延伸责任制度下回收的电子垃圾。
“当局定时审核和检查持照电子垃圾回收业者的营运情况,确保它们回收的方式可持续,并且符合回收标准。业者也必须呈交回收季度报告。”
为应付电子垃圾激增的趋势,KGS在本地设立更多电子垃圾收集站,从去年的32个激增至目前的132个。
“理想的情况是,电子垃圾量会随着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减少。”
他提醒公众在购买新的电子产品前,应自问是否能将原有的故障产品修好,旧的电子产品能否转售或赠送给其他人。
电子垃圾回收的制造商延伸责任制生效已两年,受委托公司第二年共收集610万公斤的电子垃圾,比第一年多出40万公斤。受访的持照电子回收业者这几年处理的垃圾量也翻倍。
欧绿保客户经理许素铭告诉《联合早报》,制造商延伸责任制生效的第一年,公司收集了570万公斤的电子垃圾,这个数量到了第二年增加7%。当中,超过八成的电子垃圾是大型家用电器。
Metalo与蚬壳公司(Shell)于2019年合作推出一项电子垃圾回收计划。这项计划在2019年共收集了1512公斤电子垃圾,今年首七个月该计划收集的电子垃圾已达1万1718公斤,比2019年全年激增了675%。
另一个电子垃圾回收业者Metalo International的业务发展经理程琻豪,也发现本地电子垃圾量呈上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