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举例,父母可以分三个阶段,即八岁至12岁、13岁至16岁,以及16岁以上,依据不同年龄段的接受程度,用不同的方式与孩子谈论毒品。

延伸阅读

周端昌博士说,尽管存在上述种种挑战,父母的劝说还是会对孩子带来一定的影响。

由于嗜毒者有年轻化的趋势,全国防止嗜毒理事会推出系列视频,通过强调“父母与孩子谈论毒品不是禁忌,而是必要的”来鼓励父母与孩子对话,让孩子尽早认识毒品的危害。

父母与孩子谈论毒品并不容易,因为孩子可能会认为父母对毒品一无所知,跟父母谈论毒品根本是在浪费时间,孩子也可能觉得听父母谈论毒品会很尴尬和不安,尤其在双方缺乏互相信任的情况下。

“孩子年龄较小时,可用开放式的问题,了解他们对毒品的理解,再进一步做出解释;或者电视跳出毒品相关广告时,趁机进行机会教育,让他们知道吸毒的危害。”

“父母可以在孩子年纪还小时,与他们进行‘里程碑式的对话’,再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调整对话方式。”

理事会副主席周端昌博士答复《联合早报》时说,心理卫生学院早前公布的“2022年健康及生活方式”调查显示,嗜毒者首次接触毒品的平均年龄是15.9岁,加上年轻人接收到有关毒品的错误信息,以及同龄人对毒品持放任的态度,可能致使年轻人误以为毒品带来的风险相当低。

周端昌:与孩子进行里程碑式对话 助他们做出正确判断

为此,周端昌博士认为父母扮演的角色很关键,越早让孩子对毒品有所认知,就越能让他们做出正确判断,避免受到外界或朋友的负面影响而接触毒品。

周端昌博士认为,这个系列的视频可以帮助家长和青少年,就滥用毒品的危害展开有意义的对话。

全国防止嗜毒理事会去年9月也推出为期两年的“What’s Your Fix?”(即对抗毒品方式)反嗜毒运动,陆续播出与毒品有关的视频,以新颖的方式让年轻人进一步了解毒品的情况和嗜毒者的心路历程。

在反嗜毒运动计划下,理事会日前也推出名为“On The Mend”(即康复中)的系列视频,讲述了克服毒瘾的年轻人的故事。

根据全国防止嗜毒理事会在2019年展开的青少年认知调查,近四成青少年曾听父母或监护人谈论毒品的害处,其中90.8%的青少年认为这一层沟通会促使他们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