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I水务与环境研究中心的海洋学家徐莉苑说,人造湿地和天然湿地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水的类型,例如滨海湾的水质与三巴旺的水质就有所差别,生态系统也会不同。因此,在城市中开展人造湿地需要准确分析该地区的水质、微气候,以及挑选适合生长的植物等,才能在有限的空间里让人造湿地发挥最大的功能。
延伸阅读
研究员发现 人造湿地碳储存效果比一些天然湿地更好
研究显示,滨海湾花园的翠鸟湿地具有显著的碳储存能力,园方因此计划扩大滨海东花园的人造湿地。
滨海东花园料于2027年开放
一些原本在沿海的咸水或半咸水中生长的红树林物种,如今在淡水条件下依然生长良好,因此获选种植在人造湿地新增的区域。这些红树林物种包括木榄属(Bruguiera)如濒危的上游橙色红树林(Bruguiera sexangula)、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红榄李和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
滨海东花园预计于2027年开放,其中湿地整体占地5148平方米,比四个奥林匹克标准游泳池还大。扩大后,人造湿地种植红树林的面积将比原定的计划多一倍。
翠鸟湿地(Kingfisher Wetlands)于2021年11月开放,是滨海湾花园的首个湿地栖息地。湿地开幕时面积达1万5000平方米,并种植了200棵本土及濒危种类的红树。
研究报告显示,翠鸟湿地的红树林物种,能在花园的淡水条件下茁壮生长,并吸引更多样化以及濒危的生物物种。随着植物的生长,翠鸟湿地中红树林的碳存量也逐渐增加,对城市的碳储存具有巨大的潜力。
人造湿地和天然湿地最主要区别在于水的类型
通过化验沼泽土和沉积物中的碳含量,研究人员也发现了人造湿地的碳储存效果,比一些天然的湿地如实里达岛、双溪布洛,以及仄爪哇更好。这是因为人造湿地的潮汐、水流和淹没的频率等环境变化较小。
“翠鸟湿地的研究于去年1月至12月进行,主要观察了红树物种在人造湿地和淡水系统中的适应能力、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储碳能力,并分析出哪些红树适合在这里生长,以及能吸引更多生物来觅食和栖息。”
为研究翠鸟湿地的储碳潜力,滨海湾花园、新加坡国立大学自然气候解决方案中心,以及DHI水务与环境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为期一年的试点研究。
有鉴于此,滨海湾花园决定扩大滨海东花园(Bay East Garden)的人造沼泽栖息地,以容纳更多红树林物种,并更好地发挥碳储存作用。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及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英兰妮星期四(7月20日)出席了消息发布活动。
另外,生态学家还在翠鸟湿地记录了一共65种动物,包括本地濒危的物种如夜鹭(Nycticorax)、紫鹭(Ardea purpurea)等,这说明人造湿地成功吸引和恢复了生物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