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继续多管齐下支持新加坡人结婚和生子,政府早前已强调,会继续为人民开拓更好的发展机遇,维护社会凝聚力,以及妥善规划未来,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这比2019年疫情前的每年每10万人有525人高,意味着冠病疫情造成的额外死亡率为平均每年每10万人30.7人,这仍是世界最低的比率之一。

协助管理国家人口及人才署的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及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英兰妮,今年2月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总理公署开支预算时说,我国2022年的居民整体生育率降至历史新低,只有1.05。根据国家人口及人才署5月的更新数据,去年居民整体生育率只有1.04,比2月的初步估计还要低。去年是华族传统上忌讳生育的虎年,也是生育率创新低的部分原因。

卫生部长王乙康3月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卫生部开支预算时指出,截至2022年12月,本地疫情期间的年龄标准化(age-standardised)死亡率为每年每10万人中有555.7人。

另外,本地产妇的年龄越来越大。居民新生儿的母亲中,生第一胎的母亲年龄中位数,从2018年的30.6岁,上升至去年的31.9岁。本地产妇的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去年生第一胎的母亲当中,63.6%拥有大学学位;在2017年,这个比率为58%。

“根据我个人观察,年轻人已越来越不迷信,未必会固守传统习俗……况且,孩子出生在传统上较少新生儿的年份,家长让孩子报读心仪小学时,竞争或相对不那么激烈。”

华族宝宝出生率是各大种族中最低的,1000名居民当中有6.5名新生儿。出生率最高的是马来族,1000名居民中有14.3名新生婴儿。

报告指出,对比前年,去年因肺部和呼吸道疾病死亡的比率增加了1.8个百分点;因癌症死亡的比率则减少2.5个百分点。

移民与关卡局属下的生死注册局,在网上公布2022年度生死注册报告。

癌症以及心脏和高血压疾病依然是最大的死因,它们占所有死亡案例约49.5%。肺部和呼吸道疾病,以及中风等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等死因也颇显著,分别占22.1%和5.8%。

新生婴儿中,华族占约56.4%,共有2万零73名,比前年的2万2002人减少约8.8%。

延伸阅读

另一方面,本地过世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去年有2万6891人死亡,比前年增加了2599人。

本地产妇的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去年生第一胎的母亲当中,63.6%拥有大学学位;在2017年,这个比率为58%。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网站,去年死亡人数是1960年以来最高。生死注册报告数据显示,去年的60岁及以上的死者有2万3275人,占总死亡人数约86.6%。

华族忌讳虎年生育 未来或会改变

针对去年新生儿人数创新低,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陈恩赐副教授受访时表示担忧。不过他指出,居民整体生育率从1970年代末已开始下降,这个现象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近半死亡病例由癌症、心脏和高血压疾病引起

与许多发达国家一样,我国整体生育率多年来呈下滑趋势。

此外,生育率下滑也与环球和社会趋势有关。英兰妮指出,新加坡人仍强烈期望结婚和生儿育女,但更多人选择迟婚、延迟生育或生育较少孩子。

陈恩赐认为,随着时间推移,虎年不宜生子等传统观念,已越来越不受年轻人认同。生育率降低,即使发生在虎年,接下来未必能“归咎”于传统习俗。

去年本地新生儿和死亡人数皆创纪录。新生婴儿共有3万5605名,比前年少7.9%,写下历史新低;有2万6891人逝世,比前年多10.7%,则是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