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协会和其成员的存在是为服务新加坡人,不是为推动任何政党的利益。人协的活动、角色及目标都有严格规定。贝理安先生和费沙先生的发言对人协数千名基层领袖、职员和义工是不公平的……费沙曾说希望有人协的网络和资源,以及能为居民颁发教育储蓄奖项,他只希望参与一小部分且特定的基层组织顾问工作……他不会去向人民解释为何须调高消费税、调整公交车资或任何不受欢迎却至关重要的政策。我们身为社区领袖,须说服人民接受这些措施符合新加坡的长远利益,而他只要求做轻松的事。——司徒宇斌(波东巴西区)
毕丹星回应时强调,他并没有把英文能力作为遴选的单一考量,而是要指出,当局应考虑新公民申请者与新加坡人是否有共同用语。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唐振辉参与辩论时,对毕丹星的提议作出回应。他指出,如果把英文测试用作单一测试,对英语英文的掌握可能成为限制因素。
在遴选新公民和永久居民时应否加入英文测试,再次掀起朝野交锋。反对党领袖毕丹星星期五(4月21日)在国会参与政府施政方针辩论时,重提英文测试的建议,并指这将使我国的移民政策和双语政策更一致,也能向申请者强调新加坡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特性。
他指出,根据宪法,融合的标记之一是在工作上具备足够能力使用我国四大语言中的任何一个。“我不是说英语能力不重要。它有它的价值,但不应把它当成单一资格测试。不要把它作为申请公民权的单一评估项。”
唐振辉说,让新公民和永久居民融入的方法,应更看重融合过程,这是个长期过程。宪法中也列明相关要求,考虑的不只是对新加坡贡献的能力,也包括融入本地社会和在本地扎根的努力。
遴选新公民和永久居民不应该以英文测试作为单一标准,更应该注重融合过程。
毕丹星今年2月27日在国会提出英文测试的建议。他星期五说,一些人把他的建议“不正确地理解为会使社会分化,潜藏的含义是母语不知怎么地会受到损害,或认为对英文能力的要求是对具不具备新加坡人特性的考核”。但他说,他的提议旨在促进融合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