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公署部长兼教育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长孟理齐博士星期六(4月8日)出席由新报业媒体信托举办的双语嘉年华。他在对话会上答复有关我国是否能不再按照种族划分母语的提问时说,推行双语政策是为了确保新加坡的文化和历史不会流失。
阮宁桢(33岁,公务员)则通过和两岁半的女儿一起阅读英文和华文绘本,让女儿多接触双语。
延伸阅读
本地歌手郑可为也在对话会上分享说,她会在家中多让孩子们聆听华语版的迪士尼歌曲及观看华语卡通,也陪他们阅读双语故事书,从而激发孩子对学习华语的兴趣。
新报业媒体集团总裁张丽琳星期六(4月8日)出席首届双语嘉年华致辞时说,母语让我们和自己的根源相连,同时赋予我们独特的身份认同,以独特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
郑可为送孩子进三语幼儿园
孟理齐说,我国是多元种族、多种语言的社会,我们的后代不应仅将母语当作一种语言来学习,而不去了解谚语、成语等背后的历史含义。
郭诗敏(33岁,营运经理)星期六一早便带着六岁的儿子和两岁的女儿参与嘉年华的活动。她告诉记者,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双语会话能力,爷爷奶奶平时会在家中和他们说华语,她和丈夫则说英语。
张丽琳说,这些年来,新报业媒体除了是值得信赖的新闻来源,也大量投资于学生刊物和数码产品,吸引年轻读者。这包括华文的早报《逗号》和《大拇指》、马来文的Gen-G和Cilik Cerdik,以及淡米尔文的Manavaar Murasu与Balaar Murasu。
“我们要确保他们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感到自豪,这必须透过自己种族的母语才能做到。”
新加坡的双语政策不只是为了让人们学会使用多一种语言,而是要把母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和历史,传承给下一代。
总理公署部长兼教育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长孟理齐说,我国是多元种族、多种语言的社会,我们的后代不应仅将母语当作一种语言来学习,而不去了解谚语、成语等背后的历史含义。
他说,自己和妻子在孩子年幼时,通过带他们看马来语电影、到KTV唱马来语歌曲等,培养孩子对母语的兴趣。一直到现在,他都会确保孩子每天早上阅读《每日新闻》(Berita Harian)和《海峡时报》来掌握新闻资讯并提升双语能力。
郑可为育有三名年龄分别为六岁、三岁和九个月的孩子。为了让他们接触更多不同语言,她将孩子们送到三语幼儿园就读,除了英语和华语以外,课程还包含日语。
张丽琳说,这场嘉年华纪念建国总理李光耀的百年冥诞,他一生都在倡导双语,在双语和母语方面所做的贡献对我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年轻受众代表了未来,新报业媒体集团须吸引年轻读者并与他们建立长久关系,才能确保新报业媒体依然是重要的新闻媒体企业。这些年来集团也大量投资于母语学生刊物和数码产品,以吸引年轻受众。
“我觉得现在很多小孩子都不太喜欢华语,但我们作为华人,会讲华语很重要,也可以通过讲华语跟更多人沟通。”
这也是为什么新报业媒体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代表组成新加坡社群的不同群体,让他们与世界连接。集团的母语报章《联合早报》《每日新闻》(Berita Harian)和《淡米尔之声》(Tamil Murasu)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扮演关键角色。
双语嘉年华由新报业媒体信托举办,获李光耀双语基金赞助。
“我想要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所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学习语言有助于开拓我们的视野,了解不同文化。”
孟理齐指出,学习母语并不是一场零和博弈,孩子掌握好母语和英语并不纯粹是会说两种语言,语言之间的快速转换,也是一种可以运用在其他科目的技能。
除了探讨如何鼓励孩子从小在家中使用母语的对话会,首届双语嘉年华的活动还包括改编自绘本《小红箱大梦想》的双语短剧、双语政策展览和多种益智游戏等。
“随着科技的颠覆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我们不断受到挑战,须寻找新的方式接触及吸引年轻读者。我们要很有创意地使阅读和语言变得有趣,尤其是母语。”例如,新报业媒体为孩童制作卡通动画和视频,并开发手机应用和游戏。家长可免费下载手机应用“小小拇指”,让孩子以生动的方式学习华语。
总裁张丽琳:新报业媒体致力吸引年轻人 大量投资母语刊物数码产品
“我认为多了解一种语言,孩子的视野会比较广,接收资讯的方式也更多。例如她以后能阅读英文报和中文报,对时事会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些家长认为,若孩子花太多时间学母语,他们会失去其他方面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