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没有完美的制度一样,陈振声也提醒,教育体制不会为劳动市场培训出具备所有所需技能的“完美”学生和雇员,因为劳动队伍所需的技能会随着外部环境而改变。因此,企业同样有责任让劳动队伍的技能培训跟得上时代步伐。
正因如此,陈振声强调,对成功的定义不是在于“生活首15年在学校取得什么,而是离开学校后的50年里有什么成就”。
这番话体现了新加坡在教育事业上的长远眼光和格局。若一味拘泥于学校的学术成绩,会忽略了新加坡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中求存所需的全局观。
但通往梦想的道路总是布满荆棘。从议员对人力部预算提出的近50道修正动议(cuts)不难发现,无论是公积金和退休保障,或是技能培训和公平雇佣,要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提高新加坡雇员的求职能力和就业保障并非易事。
梦想要能成真,首先不能不切实际,而把实际的愿景转化为现实,更不能少了长远之计。
教育部长陈振声发言时,提到潘丽萍(惹兰勿刹集选区)前一天参与辩论时引述的201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年人技能调查。评估中,16岁至34岁的新加坡人表现良好,45岁至65岁年龄层则在识字和算数技能上,表现低于OECD平均。
如陈诗龙所说,个人的职业道路“未必平坦,可能坎坷,也可能需要拐几个弯才能到达目的地”。
陈振声说,OECD国家比新加坡更早开始建立教育体系,较高年龄层从中受益。新加坡目前在较高年龄层的表现落后较发达经济体,但较年轻的新毕业年龄层却属于世界一流,而新加坡必须确保的,是较年轻群体随着年龄增长,技能表现仍在同龄人中名列前茅。
年少时候,谁没有梦?其实不只年少,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何尝没有其他的梦?家长要孩子有好前途、雇员希望有好的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雇主则要员工技能齐全,人人心里都有一幅憧憬图。
这显示离开学校较长时间的较高年龄层,在技能上表现欠佳,也反映了政府近年提倡终身学习的必要。
劳动队伍要具备所需技能,步入职场前后的学习就更不得不正视。人力部面对的挑战和应对方针,也与排在人力部之前进行部门开支预算辩论的教育部相呼应。
另一项课题也凸显了教育部不冒进、考虑长期影响的作风。面对朝野议员提出废除小学离校考试的请求,陈振声说,当局在理念上不反对这么做,也仍在探讨。
年少时候,谁没有梦?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星期三(3月1日)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人力部开支预算谈到新加坡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抱负时,引用新谣金曲《细水长流》中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并说他年轻刚踏入职场时也曾“壮志无数”。
但这项提案执行起来还会衍生出另一些问题,包括如何决定哪些学生能加入计划直通中学、如果学生要中途“下车”怎么办、在小学六年级没有考核,又怎么为学生配置正确的学习资源、是否得为开办这种直通中学的学校提供更多资源以应付不同学习需求,及如何提供这些资源。一些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也不全然积极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