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和医疗专业人士可在新加坡妇产科学院官网上阅读新加坡围产期心理健康指导方针。
疫情前,每14名妇女当中有一人出现产后抑郁症;每八名妇女中,则有一人出现产前抑郁症。但对比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以及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这两个时期,竹脚妇幼医院筛查的产后抑郁病例增加了47%,即使2022年4月至9月间的病例比前年同个时期的低,产后抑郁病例仍处于较高水平。
两项研究从2022年9月进行至11月。
他举例说明,竹脚妇幼医院针对约600名孕妇和刚生产的妇女,以及53名妇产科医生进行两项研究时发现,几乎所有妇女都知道自己在围产期可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当中,三分之二知道自己必须留意哪些症状,但只有16%表示若出现症状,会寻求专业帮助。另外,每五名妇女当中,超过三人没有获得任何心理健康评估或医生建议。
“我们希望能确保产妇接受抑郁症筛检,尤其在首三个月内为关键,甚至继续留意至产后的一年。”
至于孕妇和产妇可如何识别自己是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陈瑜指出,两个关键症状是当患者在过去两周内,多数天里持续地情绪低落,或/及失去做事的动力与乐趣。
这份指导方针由通讯及新闻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在星期五(2月17日)以嘉宾身份到竹脚妇幼医院出席亚太妇幼代谢健康研讨会,以及促进妇幼代谢健康研究综合协作平台(IPRAMHO)国际会议时推出。
比如,一些抑郁产妇可能感受不到育儿的快乐;患有焦虑症的孕妇和产妇则可能时刻担心孩子是否能好好成长,甚至不断检查新生儿有没有呼吸。
冠病疫情期间,本地患上抑郁症的产妇激增,竹脚妇幼医院与新加坡妇产科学院联手制定首个围产期心理健康指导方针,旨在给从怀孕到产后的妇女提供全面和及时的建议。
因此,医院也希望通过指导方针增加公众及医疗专业人士对母亲心理健康的意识。考虑到很多本地妇女在生产后一个月会坐月子,之后才开始独自照顾宝宝,陈瑜强调,本地女性也有可能在六周后才出现产后抑郁症状。
这份供公众与医疗专业人员参考的指导方针也重视支持可能需要更多帮助的弱势群体,包括特需妇女、少女妈妈,以及曾出现严重产科问题的妇女,内容涵盖从孕前到产后的建议,除了筛检,也包括心理健康知识、针对睡眠、饮食和体力活动等生活与行为方面的调整。
竹脚妇幼医院与妇产科学院联手制定本地首个围产期心理健康指导方针,为围产期妇女提供建议,也重视支持可能需要更多帮助的弱势群体,包括特需妇女、少女妈妈,以及曾出现严重产科问题的妇女。
普杰立说:“我鼓励新生儿父母、准妈妈以及她们的伴侣和亲朋好友阅读指导方针,并且学会如何更好地支持母亲的精神健康。”
识别心理健康问题 医生:可注意两关键症状
医生方面,53人之中,超过半数承认自己很少与病患讨论心理健康课题。85%的医生对提供心理健康建议没自信或仅有一点信心,虽然所有医生都同意病患教育和生产前后的筛检很重要。
从政前是小儿科医生的普杰立致辞时说,母亲在围产期经历的抑郁和焦虑都能影响宝宝的神经发展,提高孩子日后出现情绪或焦虑问题的风险,同时影响孩子的学习与行为。因此,指导方针凸显了筛检对及时测出和治疗母亲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
竹脚妇幼医院心理医学部门主任兼资深顾问医生陈瑜副教授接受媒体访问时解释,疫情下的社会孤立,导致许多产妇得在产后独自照顾孩子,加上担心丈夫失业等经济压力,都是一些妇女在疫情时挣扎的普遍原因。陈瑜也是指导方针工作小组的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