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傲坦言在新加坡当农夫并不容易,别的不说,单是种菜成本就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价格竞争力。但他强调自家的产品也有其优势,像是在种植过程中不喷洒农药,以及产品新鲜、营养丰富。
李文傲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还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学习经验。甜菜(beet)的种子外壳非常坚硬,发芽后往往还紧贴在叶子上。他和员工原本得先手工剥除外壳,才能进行收割,费时又费力。经过研究和尝试后,他们发现播下甜菜的种子后,须在上头再覆盖一层种植介质及加上额外重量,发芽时浇水便能使种子外壳软化、自动脱落。
于是他和一名中学同学合作,开设Growtitude微型蔬菜农场。“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本地种植营养丰富、价格合理的微型蔬菜,让大家能够享受食用微型蔬菜的益处。”
《联合早报》一连三天推出“餐桌上的新加坡”系列,前两天介绍了养鱼和养虾人家的故事。团圆饭又怎能少得了健康营养的蔬菜呢?今天的第三期,我们去看看在工厂环境中种植的本地蔬菜。
延伸阅读
冠病疫情席卷全球,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方式,其中一人是水厂工程师李文傲(33岁),他在疫情期间开始种起菜来。
再过八天就是大年除夕了,家家户户相信已经开始张罗团圆饭,要以一桌好菜迎接兔年的到来。
在美国攻读机械工程学位期间,李文傲就已接触过微型蔬菜。他发现由于保质期比较短,加上物流安排繁琐,小农通常在当地的农贸市场出售产品,或直接供应给餐馆。
他们花了超过一年来取得各个政府部门和单位的批准,以及寻找适合的运作地点。2022年9月底,终于成功拿到新加坡食品局发出的农场执照。
当政府宣布“30·30愿景”的目标,即本地农产品到了2030年可满足国人30%的营养需求,李文傲看到了微型蔬菜的未来。他认为我国人口密集度高、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高、物流网络健全,以及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浓厚兴趣,是新加坡成为微型蔬菜市场和技术开发中心的基础。
Growtitude目前种植的微型蔬菜有九种,包括羽衣甘蓝(kale)、紫色大头菜(purple kohlrabi)、芥菜(mustard greens)、小萝卜和向日葵等,并计划引进其他品种的微型蔬菜。
正因为保质期短,从海外进口是一道关卡,因此新加坡市场上难以找到微型蔬菜。再加上微型蔬菜不是本地人熟悉的食材,所以消费者也不会特意去寻找,进而形成一股需求。
为此,李文傲埋头研究适用的种植介质(growing medium),在能够保水的同时,也必须让根部获得适当的通风,把多余的水分排掉。这项工作做好了,日后自动浇水系统投入运作,就不用担心托盘出现积水的情况。
种植九种微型蔬菜
微型蔬菜介于发芽和成为菜苗之间的阶段。据李文傲介绍,视不同品种而定,播种后约一两个星期,微型蔬菜就能长到适合收割的高度。
他发现微型蔬菜很有趣,能种植的品种非常多。如果把蔬菜比拟为人类,完全生长的蔬菜就相等于成人,而微型蔬菜则相等于儿童。一些人熟悉的芽苗菜(sprouts),如豆芽和苜蓿芽(alfalfa sprouts),就像是婴儿。
种植微型蔬菜有许多必须注意的细节。比如说,由于种子播得比较密,以及微型蔬菜的根部还未完全发育,如果过分浇水,微型蔬菜就可能长霉菌和感染立枯病;若浇水不足,微型蔬菜也会枯萎。
餐桌上的新加坡3
冠病肆虐初期,政府实施病毒阻断措施以切断病毒的传播。许多人因无法出门,在家中培养了新嗜好。喜欢花草的李文傲当时尝试种植微型蔬菜(microgreens),结果种出了一门新生意。
与其说是农场,开设在宏茂桥工业区内的Growtitude更像是一座蔬菜工厂。撒满种子的一个个托盘摆放在架子上,在通风的空间里和灯光照射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