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党所有参与辩论的议员对碳定价(修正)法案二读表示支持。
●三氟化氮(nitrogen trifluoride或NF3)预计从2024年起,被纳入受测量的温室气体范畴。
傅海燕说,没人能预测未来的经济情况,就像没人预测得到冠病疫情和乌克兰战争,但这些外部因素确实影响了我国经济。若碳税充满未知,企业将难以考量较高碳税的影响,进而规划未来。
提出将碳税率和经济挂钩,工人党议员林志蔚副教授被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驳斥建议“难以接受”,并与绿色发展有冲突。
不过,她指出,政府将探讨如何在兼顾商业敏感度的情况下,更好地公开环境影响数据。
贝理安也提出将能源密集出口型产业所获得的碳税津贴上限,从碳税的50%调低至33%,加大推动企业模式转型的力度。
她强调,这不是财政政策,而是推动能源改变的政策,不论经济衰退与否都必须改变,不容拖延。“如果再暴发疫情、陷入重大的经济衰退,我们当然要想出缓冲方法,但不代表要再次转向化石燃料。”
工人党议员呼吁政府 公开碳税津贴计算方式
工人党议员贝理安(阿裕尼集选区)和盛港集选区其他两名议员何廷儒和蔡庆威,则呼吁政府加大透明度。这包括公开碳税过渡津贴获得者和计算津贴的方式,以及永续部部长若选择破例让业者用国际碳信用抵消超过5%的排放量,应公布理由。
碳定价(修正)法案星期二(11月8日)在国会提出二读,盛港集选区议员林志蔚发言时说,法案列明未来几年的碳税额,不必要地束缚决策者,再加上我国经济刚走出技术性衰退,并正努力应对通货膨胀引起的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全球压力,定价短时间内倍增,似乎不合时宜。
他也认为政府税额目标不够高,较可行的区间为每吨58元到133元。
●若公司清盘、解散或不复存在,国家环境局有权取消公司与其设施的登记。
他们认为,这能确保不本末倒置,奖励污染环境的业者,同时避免无谓的猜测和谣言。
林志蔚提议,政府可增加灵活度,允许碳税额根据经济状况调整,如同利率。“如果经济衰退,可缩减税额。相反的,当经济强劲扩张,应能承受更大的碳税增长。”
我国碳税额目前为每公吨5元,2024年和2025年调高到25元,随后增至45元。到了2030年,税额将介于50元至80元。
●法案将规定以“旧”价格购买的定价碳信用(fixed-price carbon credits)转让或退款的处理方法。
碳定价(修正)法案的其他内容包括:
傅海燕回应时说,公开数据须有相应的背景,解读才会有意义及公平。我国大型排放者的产品和生产过程不尽相同且专门,因此单看排放量或排名可能没有帮助,给予两家产品相同的炼油厂一样的津贴,也不一定公平,因为其中一家的过程可能更低碳。
碳定价修正法案相关内容
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和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英兰妮在国会解释,贝理安的八项修正没有获得推荐,是因为政府在评估后认为有关修改无法受到支持,因此没有提呈给总统。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采用的最新标准,更新受测量的温室气体范畴和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值(GWP)。
不过,由于贝理安对法案提出12项修改中的八项没有获得总统推荐,所以这八项修正动议在委员阶段并未获批。按照宪法,直接或间接规定财政事务的修正,例如增加或减少税务,必须先得到总统推荐。
●改善税收管理,以降低业务在转移营运权时产生与碳税相关的纰漏。
这引起傅海燕的强烈反驳,并质问林志蔚打算如何落实。
●为减少合规成本,法案将扩大取消注册的标准,允许公司在设施已停止运营的情况下,申请取消注册。
另外,若政府披露为何破例让业者抵消5%以上的排放量,可能涉及公布与注册商业设施有关的可识别信息,将违反碳定价法令赋予企业的碳税数据保密性。过程中,还可能暴露商业机密。
“这不是对人们的担忧视而不见,而是我们必须(政策)清晰,以让企业去投资、改变,并采取低碳生产方案。”